第八十六章(2 / 3)

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一要以工業、交通、建築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提高能源效率。紮實推進各大重點節能工程、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形成全社會節能的良好風尚。今年要產煤5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加快新型電力的運用。所有使用燃煤做原料的生產盡快做好環保設施。二要加強環境保護。積極推進和防禦各流域區域環境治理及城鎮汙水垃圾處理、農業麵源汙染治理、重金屬汙染綜合整治等工作。新增城鎮汙水日處理能力1500萬立方米、垃圾日處理能力6萬噸。三要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支持循環經濟技術研發、示範推廣和能力建設。抓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工作。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廢物回收利用、餘熱餘壓發電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資源。四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智能電網建設(這裏提一下,華夏帝國沒有後世那麼多的電力網線,如城市路燈和交通指示燈等都是用太陽能發電供應)。加快國土綠化進程,增加森林碳彙,新增造林麵積不低於13587萬公頃。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係和消費模式。

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繼續深入推進帝國東西南北中經濟互動、交流,促進各地資源共享、防止重複建設。認真落實促進帝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規劃和政策。加快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加強對偏遠山區、地少人多,地貧環境惡劣地區公民移民力度,盡快改變該地區惡劣環境。重點抓好新統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製定和實施工作。實施帝國發展總體戰略,重在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解決各地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重在扭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增強帝國各地區的發展協調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財政體係,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在連續6年增產增收之後,更要毫不鬆懈地抓好“三農”工作。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帝國中央工作重點之一,進一步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

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穩定糧食生產,擴大油料種植麵積,增加重要緊缺農產品供應,大規模開展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大規模開展園藝產品生產和畜牧水產養殖標準化創建,保障“米袋子”、“菜籃子”安全。進一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每50公斤分別提高0.3元、0.6元和0.8元,小麥每50公斤提高0.2元,繼續實施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推動生產與市場對接。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主產區為重點,全麵實施全國新增三千萬噸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以農田水利為重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大中型灌區的配套改造,擴大節水灌溉麵積,建設高標準農田,完成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以良種培育為重點,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實施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鄉鎮和區域性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

深化農村改革。啟動國有林場改革。繼續推進草原基本經營製度改革。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

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堅持根據帝國總體規劃走縣鄉村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縣鄉村綜合承載能力,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壯大縣域經濟,大力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引導非農產業和農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鎮集聚,鼓勵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城鄉建設都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製度,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好帝國農村公民在城鎮的就業和生活問題,逐步實現農村公民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以及社會保障方麵等待遇。進一步增加農村生產生活設施建設投入,啟動新一輪農村太陽能、風能電力建設,擴大農村沼氣建設規模,今年再解決4000萬農村公民的安全自來飲水問題,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我們要讓符合條件的農民有一個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