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健全工業二(3 / 3)

到了第二天早上9點鍾後,所以的人員都準備好後,騎著頓河馬趕到愕穆斯克的西麵軍營去,到離西麵軍營的5裏的地方,停下來,每個人都下馬來,等待新的戰鬥,胡斐安排一個會俄語的人去軍營宣戰,胡斐的目的就是要堂堂正正和哥薩克騎兵一戰,而且人數不能超過哥薩克騎兵的人數。

一直等到哥薩克騎兵準備好,全部集中起來向胡斐蹦跑過來,到了裏胡斐大約有1000多米地方停下來,雙方主將對看了看對方,胡斐這次帶來三個基地培養大將人才,分別叫陳天齊、買買提(回族人)和阿朗多(蒙古人),這三個人是在胡斐剛出道的時候無意之間加入胡斐的基地事業,當時胡斐隻是想到,以後絕對會和他們的民族打交道的,越是就收下他們,在最後的培養過程他們幾個對騎兵有極大發展潛力,所以經過胡斐的關注,就把這幾個當成主要騎兵將領來發展,他們都達到先天二流層次,功夫相當高,每個統領1萬人的隊伍,相當於一個騎兵師。當然還有幾個跟著苗人鳳和平四一起,都是生活在北方人,對馬匹有很特別感情的人。

當雙方看了看,胡斐的隊伍分成三個尖刀隊形,每個尖刀陣又分為三個小一點尖刀陣,一直分到最小尖刀陣50人,全部按照三三製編製,成雁型陣排布,哥薩克兵成分成10個方陣,每個有都有1000人陣,這時當時凱撒大地發明的,所以歐洲的騎兵一直沿用這種陣形作戰。胡斐看了隻有1萬多人,所以胡斐就安排陳天齊做主將,買買提(回族人)和阿朗多等做副將出戰,胡斐帶著多餘的人離開,到了遠處小山坡頂上觀看,當胡斐到了山坡頂上時候,雙方已經拔出戰刀,戰馬起步,開始向對方壓過去。

哥薩克騎兵不愧為歐洲騎兵精銳,氣勢和戰陣都是十分了不起的,但是基地的騎兵更加氣勢如虹,使用的當年蒙古的戰法,在雙方都到了150米遠地方,基地軍開始射擊,不去衝陣,向兩邊分開,三陸軍,陳天齊的部隊等到左右兩路開始觸站時,就開始發動馬力迅速接近哥薩克騎兵,當快要到達150米的時候分成兩隊向兩邊靠,目的是分散哥薩克騎兵隊伍的力量,陳天齊開始發動射擊箭雨時候,買買提和阿朗多兩人的隊伍基本上快要和哥薩克騎兵的後隊交手了,這個時候,基地軍隊發射4次箭雨,差不多消滅哥薩克騎兵1000對人,傷3000多,但是哥薩克騎兵非常彪悍,悍不畏死,分成4隊向基地騎兵進攻過來,這個時候,買買提和阿朗多與陳天齊隊伍基本上把哥薩克騎兵分成大小4個部分,然後就是買買提和阿朗多與陳天齊的兩支隊伍合成兩支隊伍,一個買買提和阿朗多結合起來從後麵向相麵發動進攻,一個以陳天齊的隊伍集中起來中路突破,在達到中心在分成兩部,買買提和陳天齊的一半集中向右邊殺出,阿朗多和陳天齊的另一半集中向左邊殺出,就這樣的穿蝴蝶一樣,把哥薩克騎兵全部兜在中間慢慢分割,逐步消滅的戰術。

而哥薩克騎兵隊伍就像坦克一樣向對方壓過來壓過去的戰術,反複施展,一切都是以方陣的形式作戰,他們使用的遞減式戰術,就是方陣的騎兵之間間距非常寬,當第一排人戰鬥後,第二排的人又向前衝一段距離,一直到最後一排的衝完,連續性很強,有點像車輪戰術,穩步推進,步步為營的戰術,但是在和基地作戰中,他們戰陣分四大塊,哥薩克騎兵也向基地騎兵發射箭雨,基地騎兵都有戰衣和鋼盔等,但是戰馬沒有戰衣,所以基地的戰損主要是失去馬匹掉到地上的軍人被馬匹踩死,但是都很少,因為他們都會武藝,最差的也是二流巔峰,所以一般都能夠運起輕功跑出戰場,除非運氣很不好的人才會死亡。雙方經過2個多小時的激戰,馬匹受不了,紛紛向邊上靠了,但是雙方都殺紅了眼,激戰還在進行,雙方都有掉下馬的人,也地上展開戰鬥,戰鬥沒有剛開戰時激烈了,哥薩克騎兵傷亡達到5000多人,而胡斐這邊傷亡不到500人,死亡不到100人,但是掉下馬的有兩千多人,大多是受傷,能作戰的戰馬雙方加起來13000匹。

當到這個時候,胡斐也沒有和他們繼續站下去的欲望了,號角響起,從四個方向開進差不多有一萬多人的騎兵,向哥薩克騎兵壓過去,這個哥薩克騎兵已經沒有勝利的希望了,西大營在開展不久,就被胡斐安排部隊去繳械投降了,還有1萬多部隊守住各個交通要道,防止有人突出,所以當這些到達後,哥薩克騎兵還是不願投降,胡斐也沒有和他們說什麼,這些已經沒有用處了,加上仇恨已經接下,所以下令所有參戰最後作戰的人,拿出步槍一個個點名,半個小時後,哥薩克騎兵全剿滅在戰場上,胡斐收繳對方的戰馬和其他物資,胡斐經過一戰後,參戰的1萬人,死不到100人,傷不到500人代價消滅哥薩克騎兵,沒參戰的收集戰死的人員屍體,燒成骨灰帶回去安葬在曆史紀念塔內,這時胡斐基地參戰以來傷亡最多的一次,但是鍛煉這支隊伍靈魂,所以胡斐認為值得。

經過大戰後,剩下來的事情全部交給陳天齊、買買提和阿朗多,陳天齊帶領12000人在烏拉爾山脈各個路口設防,買買提和阿朗多帶領剩下隊伍一邊向東部征伐,一邊收繳東麵的沙俄人,不論男女老少,通通帶到西域省和蒙古去,男的修路和開礦山等,哪裏最危險,哪裏就有他們,一直到死去,小孩子送到內地參加教育,爭取培養更多歐洲奸細出來。為了以後統一全球做準備,當然要經過胡斐等人的洗腦,是忠於華夏的人,如果遇到洗腦不成功的等長大後送去修路等,婦女發送給參戰軍人或者移民到邊疆來的人們。

基地經過半年征伐,基本上剿滅烏拉爾山脈以東的地方的沙俄人,得到成年男子200多萬人,年輕的婦女170多萬人,小孩32萬人。有了這些人力資源,華夏北部邊疆基礎建設基本上夠用了,一年後沙俄人發現後,發動大軍來攻打,在陳天齊的帶領下還擊,把來的沙俄人軍隊10萬人全部留下,打死打傷4萬多,剩下的5萬多人成為俘虜,在以後連續幾次想打過來,都被還擊會去,一年後,最後胡斐的指示下,陳天齊帶領8萬軍隊浩浩蕩蕩殺向沙俄,一直打到沙俄的莫斯科城,沙俄沒有抵抗得住,不得不投降,割讓整個烏拉爾山脈以東的地方給胡斐****,賠款300噸黃金,****又收繳沙俄人成年男子100多萬人,婦女110多萬人,小孩22萬人,當陳天齊把這些帶到華夏,給華夏的公鐵路和礦山做出了極大貢獻,一直到基地統一華夏地15年,華夏的道路建設差不多後才放了這些人回去,但是這些人都不多了,前後剩下不到10萬人,基本上都老了,動不了,華夏的人權也慢慢開始了,所以剩下的人最年輕都有32歲了,當時華夏基本上統一整個世界,所以也沒有趕盡殺絕。

後來由於內地差人力資源建設,陳天齊又帶著人向中亞的宗教國度征討去,抓了很多宗教的人,而且還是宗教教的一些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教徒,因為他們身體好,體力好,能幹活,所以抓他們正是好處見長,陳天齊每到一個地方,首先是抓捕宗教首腦成員,然後政府官員和土豪劣紳等,這些人抓來後送到內地搞建設,直到把華夏的各項基礎設施建完後,才慢慢有所改變。在華夏南方同樣如此,華夏南方的基礎建設更加難,水網、高山峽穀等施工難度那是不可用語言來說明的,所以中南半島和東南亞群島的土著與那些宗教人士、官府等人給西南建設付出身家性命才把西南建成為四通八達交通幹線,給西南發展帶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