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可是在整個南亞殺了差不多3千多萬人,剩下的人最後也基本上成為基地的佃戶和工人等),基本上40歲以下的都達到後世的初中畢業以上,工、農、科、學、兵等得到極大的發展,基地把中南半島和西南地區聯係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成為一個華夏的西南部分,在以後就沒有中南半島這個稱呼了,統稱為西南8省,就是四川、西康(包括密支那)、貴州、雲南、越北(越南北部和老撾)、越南(柬埔寨和越南南部)、萬象(泰國)和緬甸等。南亞4省,就是呂宋省(後世的菲律賓)、澳洲省(後世的澳大利亞)、南方省(後世的印尼)。
經過17年建設,在華夏西南8省和南亞4省的公路、鐵路和航運全部建設完成,一公路網和鐵路網聯係各個地區,西南地區和南亞4省的農業、工業和商業等在建國8年後達到華夏的35%,一舉超過了華夏的江南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總和(在此之前江南農工商也一直居於華夏龍頭地位,但是江南的礦產資源不多,也不豐富,全靠是在內陸地區長江入海口地段,占了地理優勢,所以基地統一後,一直處於發展的前列,當時的江南以江西、浙江、浙江、福建、台灣等),使整個西南地區和內陸地區聯係更加完善,在修通了整個可以和內地區發達地區媲美了。
在西域、蒙古、東北、江南和南方等地區,發展也特別快,西域和東北地區的工業發展特別快,如石油開采和加工作業等得到的極大的發展,煤炭和石油的開發給工業帶來充足血液,不僅可以運用於人們正常,也給基地工業發展帶來了春天,到乾隆35年,基地在外煤炭年均開采達到8000多萬噸,石油達到400萬噸,這些主要因為基地裏麵有成套開發技術,能夠把石油和煤炭的功能發揮到極限。石油產品的出現,如出產汽油、柴油、煤油、丙烯,上述所謂的副產品有很多是卻作為主要原材料的來生產。輕液蠟,溶劑油,道路瀝青,建築石油瀝青,專用瀝青,石油焦,抽出原料油,工業丙烷,精丙烯,碳酸氫銨,液銨,硫磺石腦油、液化氣、苯、甲苯、二甲苯、石油焦、硫磺、重油、石蠟、瀝青等這些給基地的其他工業帶來豐富的原材料。煤炭產品從後世技術中可以看到的有,首先,從產品上看,煤炭液化主要產品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腦油以及LTG、乙烯等重要化工原料,副產品有硬蠟、氨、醇、酮、焦油、硫磺、煤氣等。間接液化的產品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催化劑而加以調節,既可以生產油品,又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加以調節,生產上百種高附加值、價格高、市場緊缺的化工產品。其次,從質量上說,煤炭間接液化得到的汽油、柴油等均為優質產品,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主要用途是作發動機燃料;可作為民用及工業燃料、發動機燃料;乙烯、丙烯是生產聚乙烯和聚,丙烯或其他聚合物的重要化工原料。第三,從煤炭價格、人工成本和使用後世的先進設,使得基地前期的發展全靠煤炭發揮作用。煤炭間接液化生產石油產品和化工產品,使用價值足夠大,不存在任何產品市場問題,等這些都給基地到來極大利益和效益。
鋼鐵產業更是發展極大,到乾隆35年,基地的鋼產量達到400多萬噸,鐵產量達到800多萬噸,在華夏各個有鐵礦和煤礦的地方,都建立了鋼鐵產業,西域4座鋼鐵廠、蒙古2座、東北4座,四川攀枝花1座,海南1座,越南越北1座,山西1座,江西1座和貴州1座等這些都是建成的大型鋼鐵廠,還沒有大量開始生產;而在其他各地方建了一些中型的鋼鐵廠,這些基本上是都在生產,是一邊生產一邊培訓合格的工人,等到基地統一華夏後,每年可以達到3000多萬噸產量,鐵產量可以達到5000多萬噸,都是後世那種先進生產技術,而且汙染少的企業,到時候基本上可以滿足華夏的消費。
其他的配套產業,如化工、紡織、醫藥業等已經布局差不多了,現在還沒有開始大量組要是合格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不夠,所以近階段,基地主要是在人才培養上花大力氣。
交通行業發展極快,特別是在華夏的周邊地區,滿清關注不多的,又是出於基地控製的地方,這些地方交通行業發展得到極大改變,基本上都可以通上汽車,胡斐要求這些地方公路必須要達到三車道以上,條件達到的方,一瀝青路為主,不到地方以沙石為主,當同意後慢慢的改建。
特別是在西南、西域、蒙古和東北等地發展為特比快,在短短的三年中就基本達到要求。在這裏不得不說,修路基本上是血腥的,在華夏的北方,****隊伍(軍隊)在滿清的邊界地區大肆抓捕外麵的其他民族,如沙俄、中亞地區的成年男人來為北方修路,當在沙俄地區抓人的時候,和沙俄狠狠打好幾場仗。
沙俄的哥薩克騎兵2萬和其他的步兵6萬多人來到東北、蒙古和西域邊界西伯利亞地區狠狠大戰五次,把整個沙俄的西伯利亞政府和軍隊全消滅或者俘虜,沒有放掉一個沙俄成年的人,****三路大軍,一路從西域出發3萬軍隊,一路從外蒙古出發2萬軍隊,最後一路是東北出發2萬軍隊,胡斐指揮西域軍團,苗人鳳指揮東北軍團,平四指揮蒙古軍團,在基地500多架直升機的幫助下,每一支隊伍都達到各自作戰區域。
直接截斷沙俄的回歸路,胡斐指揮西域軍團首先發起攻擊,直接截斷從烏拉爾山脈回到沙俄的路線,加上沙俄在愕穆斯克地區設置部隊也不算太多,隻比蒙古北部和東北地區的部隊要多一些,更主要的是這裏有哥薩克騎兵15000多人駐紮的地方,所以這個地方相對比較繁榮。在這裏,沙俄部署在這裏哥薩克騎兵主要是防止中亞和東方滿清的入侵,屬主要是這裏沙俄多東方統治和攻擊的前哨站,各種物資相對比較多,所以在這裏屬於防守型部隊,但是哥薩克騎兵在整個歐洲都是出了名厲害,所以胡斐就把成立的部隊拉過來和他們大戰一次,看看世界最優秀的騎兵究竟是如何的厲害,而且哥薩克騎兵都是有的冷兵器作戰,胡斐想到的是這次帶來的最低也是二流巔峰的高手,武器是唐朝時期的橫刀加長版合金鋼刀,加上手把大約有150cm,重達15公斤,一把鋼製的弩弓,每人有20支三菱型的鋼箭,穿透力非常了得,可以一次射出5支箭,在150米內可以連續發出三波箭雨,手槍一把,身上穿的基地特製的戰衣,可以抵抗100米外的火藥式槍支(現階段歐洲作戰武器)射擊,但是在100內就不能防彈效果就不是很好了,所以在這次冷熱兵器作戰中,基地部隊基本上算是武裝到牙齒了,應該是非常適合馬戰。
基地的這些部隊雖然在國內和一些馬匪、綠林大盜等作戰個數次,但是始終沒有經曆過大型的騎兵戰鬥,胡斐也想感受一下冷兵器混合的熱兵器戰鬥時怎麼樣的?
這次目的是練兵的血性,胡斐的要求就是晚上製住一半的沙俄哥薩克騎兵,然後用哥薩克騎兵的戰馬和哥薩克騎兵戰鬥,雙方人數一樣,這樣就可以完全發揮雙方的實力對抗,也可以檢驗基地的騎兵隊伍,由於哥薩克騎兵駐防在愕穆斯克兩個城門外圍的軍營裏,兩個軍營人數差不多,西麵是主將的兵營,東麵是副將軍營,所以胡斐在晚上帶領著人到了東麵軍營去劫營,由於沙俄東西兩麵的軍營都是非常大,每個軍營都是都可以駐紮3萬人的大兵營,每個軍營人數都在1萬人以上,所以這次晚上作戰目的就是俘虜東麵大營的這一萬多人,沒有消滅他們,主要為了後來修道路主要勞動力,所以晚上作戰主要是用**等來施展戰略方針,由於愕穆斯克等地冬天非常冷,所以修建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土石結構,而且密封性非常好,這就方便胡斐的偷襲,在胡斐帶來的8000多人中,每人都有迷煙和防毒麵具,在晚上的12點後,胡斐消滅軍營的獵犬後,每個人分批到各個營房施放迷煙,前後一共3個小時解決戰鬥和捆綁俘虜。然後胡斐就安排明天作戰的人員的休息,不參加作戰的人,負責後勤,煮飯、喂馬料等工作,等待第二天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