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踏青(2 / 3)

景宏半躺在床上,看著眼前的太子。想起當年自己風華正茂,初登大寶的情景,想起當年他嫡長子呱呱墜地,他萬分歡喜的情景。

光陰似箭不等人,不經意間,一晃就過了三十二年,連他的嫡長子都已過而立之年,已是獨擋一麵,已初具一代帝王的風度。

他確實是老了。

想他為帝幾十年,兢兢業業,從不敢怠慢半分。

他為大景做了許多事,可是也有很多事,他還沒有來得及做。

“盛兒,坐吧。”景宏說道。

“是,父皇。”景盛應了一聲。

貼身伺候著的盧得富立刻給景盛搬來了一張官帽椅。

景盛坐了下來。

“得富啊,你退下去吧,讓所有人都退下去吧。”景宏抬了抬手,手指輕輕一揮。

“是。”盧得富應了一聲,帶著寢宮裏所有伺候著的宮女太監退了下去。

整個寢宮隻剩下景宏和景盛,整個大景朝最高貴的一對父子。

“盛兒啊,最近朝堂上的事情,你怎麼看?”景宏說道。

“父皇說的是,世家出身的官員和科舉出身的官員,他們之間的爭鬥?”景宏問道。

“恩,你怎麼看?”景宏問道。

景盛略一思索,說道:“父皇曾經跟我說,為帝王之術,其中重要一則,就是平衡之術,不能讓朝臣結黨營私,為自己謀私,更不能讓一家獨大,平衡各方勢力,對於皇權才是最有利的。

隻是兩方若是爭鬥的太厲害,也是為不妥,若是爭鬥的太厲害,這些朝臣就會為爭鬥而爭鬥,把爭鬥淩駕於國事之上。

朝堂上有恰當的爭鬥,是最妥當的,不能沒有,讓一家獨大,也不能爭鬥的太過厲害。”

“哦?”景宏道,“若是你,你會怎麼做?”

景盛看了看景宏,說動:“若是兒臣,兒臣會給雙方各自一些警告,給他們敲敲鍾,讓他們適可而止,不要得寸進尺。”

景宏聞言,低頭沉默了一會兒。

景盛看自己的父皇不說話,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有沒有讓自己的父皇滿意,但是他忠實不敢出言相問,隻要默默坐在椅子上,靜靜候著。

過了許久,景宏終於開了口:“盛兒,平衡之術,你理解得不錯,隻是,今時不同往日。”

“今時不同往日,父皇是說,這平衡之術,在今時已經不合適了?”景盛問道。

“平衡之術,對帝王而言,永遠都合適。然而,平衡之術,卻敵不過大勢所驅,四個字。”景宏說道。

“父皇,還請父皇明示。”景盛說道。

“盛兒啊,現在的那些世家已經傳了十代十幾代了,已經不是大景朝立朝時,那些按照功勞封爵的世家了。當年那些封爵位的人,都為大景朝立朝立下不少功勞的,都是人中龍鳳,世間英才。

如今一代一代的傳下來,他們的子子孫孫都是靠著祖上傳下來的爵位,過著日子,謀的官位,一代又一代的,如今這些世家子弟多得是頑劣不堪,不堪重用之人,如何還能當得起大景朝的棟梁。”景宏說道。

景盛聽著景宏的教導,仔細思索著。

景宏接著說道:“況且,世家傳到現在,這世家已經財富積聚了很多,在京中勢力盤根錯節,現在世家的家主凡是都先考慮自己的家族,至於忠君愛國,對他們來時,隻是一個名頭,一個幌子。”

“父皇的意思是說,以後應該重科舉,輕世家?”景宏問道。

“那些世家子弟,祖上畢竟是為大景朝立國大功的,我們景家是不能做卸磨殺驢的事情,所以留著他們,榮養著就是了,卻不能因為他們祖上的功勞,而去用一些無能之輩,甚至是紈絝子弟,不能因為他們祖上的功勞,就把朝堂要事交到他們手上。

當然,若是世家中有英才,該用的也是要用的。用賢用才,而不是看他們的出身。

世家在大景朝的勢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除去的,朕登基幾十年,在世家和科舉之間行平衡之術,不過就是權宜之計,已經平衡了幾十年了,到現在世家已經日漸式微,總有一天,我大景朝朝堂,是為賢是用,這便是大勢所趨,盛兒,你也是你日後該做的事情。”

景盛說道:“父皇思慮的周全,兒臣受教了。”

“咳咳咳。”景宏突然劇烈咳嗽出來。

景盛心中一沉,急忙從位子上坐了起來,來到景盛的床邊,關切道:“父皇,父皇,你身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