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麵向能力培養的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與實踐(3 / 3)

事實證明,學生對於這種團隊協作完成自主研究與創新型實驗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在實驗完成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小組都通過網上查找資料、組內討論或直接與老師溝通的方式設計出了內容豐富、風格各異的各類作品。有學習類的,如小學生算術練習軟件、小學生趣味英語學習軟件等;有功能實用類的,如自製手機、個人小助手(包括用戶登錄、通訊錄、瀏覽小說、顯示當前時間、鬧鍾設置、添加及修改聯係人等功能)、新型秒表計時器、網上充值係統等;有益智遊戲類的,如打地鼠、貪吃蛇、五子棋、猜數、趣味打字、俄羅斯方塊、掃雷、拚圖等。並且各個軟件都配上了軟件使用說明書,與學生在市麵上可以購買到的各類軟件產品頗為類似,學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極大地滿足。在課程結束前,學校安排2個學時左右的時間,從各類作業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由小組組長上台演示並介紹本小組作品的主要功能,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最終的解決辦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從而分享各自的經驗。

采用團隊協作完成的這種研究與創新型實驗,有利於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也使得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得到了有效地鞏固,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檢測和監控教學質量、評價和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體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活動的方向與形式,引導學生學習的態度與方法。因此,為了真正地落實素質教育和能力教育,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我校采取了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包括學習中的形成性評價和學習後的終結性評價。

以“計算機基礎概論”課程為例,因其涉及到有關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較多,我們采用了這樣的成績評定方式:平時成績占10%,包括課堂考勤和平時課堂及課後作業等;期末上機理論考試成績占30%,題型以單選、多選和判斷等客觀題為主,題目采用的是從題庫隨機抽題,全麵覆蓋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知識範圍,主要考查學生知識結構的係統性和完整性;論文報告占60%,主要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其是否能學以致用,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工作。該論文報告在課程中期布置下去,要求學生在課程結束前上交並選出比較有代表性的優秀論文在課堂上進行講解交流。考慮到學生對於論文報告形式和內容的不了解,我們給出了一個已經設計好的Word模板供學生參考,其中包含了論文報告的題目、摘要、關鍵詞等基本組成及各個內容所應使用的樣式。論文題目是關於幾個高級主題研究方向,如高性能計算機、人工智能、計算機與教育、計算機

與交通、電子服務等供同學選擇。學生對於這種不用通過期末考試一錘定音,而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一步探討研究的考核方式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並給予了積極的肯定。

對於“計算機應用技能”課程,考慮到本課程實踐性較強的特點,我校的考核項目有:平時成績占40%,包括課堂考勤(10%)、平時作業和測試(10%)、主題作業(20%)等,其中主題作業要求學生從學習過的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中任選一個,自定主題、查找資料,完成一個有意義的作品,讓學生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鞏固知識並進一步擴展知識;期末上機考試成績占60%,使用的是從試題庫隨機抽題,閉卷考試、機器自動閱卷的形式,考試內容涉及到Windows基本操作、文件操作、Internet Explorer和Outlook Express操作、Office辦公軟件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網頁製作、Access數據庫管理等,全部是以操作實踐題的形式呈現,主要考查學生對於教學大綱所規定的相關軟件使用的掌握程度。

考核隻是推進教學的手段而非終極目的,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積累、應用和提高,有助於學生素質的全麵發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4結束語

信息技術以超常的速度發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了社會的一切事物。計算機基礎教學應根據市場的需求,適應形勢的發展,不斷加強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不斷增加與各學科各專業相關的計算機知識教學,加強計算機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培養出更多更好的能適應新時代需要的複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蘇惠香.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8(22):6-7.

[2] 黃蓉芳. 案例教學法在“綱要”課教學中的運用[J]. 教育評論,2009(1):85-87.

[3] 王芳. 案例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7):125-126.

(編輯:白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