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應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4]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這裏強調是一種“情境”,即環境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建構。“計算機組成與結構”課程的學習在絕大部分院校都是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授,以老師為中心、以強調知識傳授為主體,這種灌輸式教學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認為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僅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學習情境的創作,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的角色進行轉變,由傳統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信息加工過程中的主體,也就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起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作用,利用情境設計,互相協作、交流等方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在教學方法創新中,我們還做了如下嚐試:(1)采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的思考性;(2)重點的內容采用討論式教學,加強互動性;(3)簡單的內容讓學生自學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4)實踐教學內容采用研究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如此通過各種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情境式的構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5針對教學內容的組織,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
針對這門課程的特點和大綱要求,我們可以采用如圖3所示的教學方法。采用從整體到局部和從局部到整體,始終突出整機概念的教學方法。[5]
圖3教學方法示意圖
首先給出計算機係統的整體概念,然後引出計算機係統的三大組成部分:中央處理器、存儲器係統和I/O設備。三大部件通過係統總線相連,這樣有利於學生建立整機的概念,把握課程的總體方向。而在講述到某部件具體細節(知識點)的時候,采用的是從局部到整體的教學方法,比如對於運算方法和運算器的教學。如果學生沒有學習表示和運算數據的基礎,根本無法做到理解運算器的原理與結構。所以對於“計算機組成與結構”課程的內容講解,需要針對不同知識點的特點采用從整體到局部和從局部到整體的教學方法。
在“計算機組成與結構”的教學改革探索中,除了上述的改革以外我們還做了關於教學組織管理製度的改進,比如集體備課、雙教案、自編實驗教材以及和外校共同進行教考分離等,目的是通過這些方法改進、改變傳統的教學。
3總結
“計算機組成與結構”課程包括理論和實驗教學兩個方麵,隻有教學與實驗緊密集合,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程的知識點多、原理性強,這給本課程的教與學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達到教學大綱的目標和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不斷的改進,並且通過課程設計和實驗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對“計算機組成與結構”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認識到隻有通過改革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