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宗令(2 / 2)

魏三寶對大宗令比麵對秦相爺都要發怵,沒辦法,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這些年每個月都是他親自去宗人府領夥食費,在人家眼皮子底下討生活這麼多年,看到宗人府老大,他不自覺的就要稍息立正。

正做與隔壁相關的美夢呢,聽了解釋皇帝也沒脾氣了,在老魏的服侍催促下三兩下收拾完匆匆喝了碗粥就向紫陽閣而去。

紫陽閣半似亭台半似樓宇,閣前有座小湖,遠處可見一座玲瓏小山,也是皇帝與臣下相見談事的地方,不過比之明光殿更加的私人,君臣關係在這裏被淡化,是皇帝與知交好友談藝術侃大山吹牛筆的首選之地。

帝師授課還有更正式的講經閣,不過多是給年紀太小還未成年便登基的皇帝的準備的。秦穆怕皇帝心生抵觸,再加上也算不上正式教授學問,隻能算掃盲,可隨意些,所以就安排在了紫陽閣。

本來沒覺得如何的皇帝被老魏一通緊趕慢趕反而漸漸有了些去見新學期班主任的感覺,有些忐忑。

到了紫陽閣,卻見一個臉型很長,天生一副衰相的青衫老者正盤坐在欄杆邊,頭微微揚起,一副閉目嗅秋風的文青樣,他本有些忐忑的情緒卻一下變得寧靜起來。

聽到身旁動靜,老者也沒睜眼招呼,依然一副閉目感知什麼的樣子。

雖然登基那天此老也在幾個環節裏挑大梁,甚至和皇帝還有多次對戲,但軒轅啟明自然是不記得的,在他眼中此時此刻才算是二人的首見。

老魏已經無聲退去,閣中就他們二人,靠得很近。

一坐一站,誰也不出聲,麵對著遠處的玲瓏小山,一個用眼看,一個用鼻嗅,卻意外地和諧。

深秋,幾樹紅葉亂點,木葉枯落,秋高氣爽,天高雲淡……

良久之後,大宗令張茂林才滿意的睜開眼,不知是為這眼前秋色還是為這眼前的人,他說:“我每天都會花點時間沉浸此樂,也不需太久,然後就覺得人世間的事再也無法令我無措,因我身後有這一整片的天地,人活天地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那些事,不過是很小的一部分罷了。”

感慨了下,他就轉回正題,道:“我也沒準備曆代給帝王準備的授課典籍,你問我答,你有什麼疑惑的,你想了解些什麼,你提出來,然後我盡力解答。”

這也很合軒轅啟明的心意,要真是這樣的大部頭典籍擺在麵前,他還要頭痛呢,道:“我想先了解這個國家,這個天下,還有太宗皇帝。”

根據他很有限的觀察,就覺得這個帝國天下甚至皇帝這個身份和他所理解的有些似是而非,用前世的經驗看,總有些霧裏看花,似真似假的味道。

因此他對自己皇帝這個身份都沒有一個準確的把握。這自然是不行的,哪怕是要當昏君,首先也要大概了解下自己的地盤啊。

而太宗聖祖,卻更多是源於他的好奇,這些日子,“太宗聖訓”四字差點聽得他耳朵起繭子了,這甚至是解決爭端的終極武器,連權傾朝野的秦相爺在這麵前都顯得十分的孱弱無力。

大宗令緩緩道:“其實陛下的疑惑最終可歸結為一個問題,你隻要了解了太宗聖祖,這國家,這天下你就也基本了解了!”

“什麼意思?太宗已經是五千年前的人了吧?”軒轅啟明疑惑道。

而這又有個他覺得奇特的地方,一個朝廷保持了數千年沒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離譜得有點狠啊。

前一刻還一副超然於世的大宗令瞬間化成鐵杆狂粉,道:“世間傳說多半言過其實。可太宗聖祖恰恰相反,民間傳說多不勝數,但與他的豐功偉業相比,卻難喻其萬一。這不是有人刻意如此,而是限於凡人貧乏的理解力。

他們對於看不到,想象不到的事物,統統歸於荒誕,於是他們自然而然的遠離了真相。隻有站得越高,看這天下越清楚的人,才越能理解太宗皇帝的偉大。偉大到令人仰望,甚至令人恐怖!

他的影響早已化成籠罩整個世界的天幕,凡人看不到他,理解不了他,隻能人雲亦雲的說些傳奇故事,可從生到死都無不深受其影響。站得越高,離天越近,你才能感覺到他的存在,如春風,如大日,如雷霆,已經化作天地的一部分,曆萬世而烙印不滅!”

哥,誇張了吧!

要不是才見了大宗令清醒時的智慧,他幾乎懷疑這老頭是太宗帝的狂粉白癡,那種相信偶像不上廁所放屁都是香氣的白癡,在他們心中世界都是偶像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