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懷孕280天的禁忌(2)(2 / 3)

如果缺鈣,孕婦的血鈣濃度會降低,就會出現小腿肌肉痙攣、抽搐等症狀,嚴重缺乏時,還會引起骨質疏鬆症和骨質軟化症。特別到了懷孕後期,會導致新生兒先天性抗維生素D缺乏病和缺鈣性抽搐。

孕期補鈣除了直接服用鈣製劑外,主要依靠食補。富含鈣及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蝦皮、牡蠣、淡菜、牛奶、沙丁魚、鮭魚、海帶、泥鰍、豆製品、芫荽、薺菜、花椰菜、芝麻醬、蓮子、甜杏仁及魚肝、蛋黃、香菇等。必要時可在醫囑下補充鈣製品。同時要增加戶外活動,如散步、多曬太陽,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幫助鈣的吸收。實踐表明,孕期補鈣不僅有助於胎兒骨骼正常發育,而且還可降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病率及減少產後出血量。

孕婦忌缺鐵

鐵是人體中製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懷孕後,由於體內原先貯備不足,而機體對鐵的需求量日趨增大,加上吸收率低。因此,有可能患缺鐵性貧血症。貧血會減弱孕婦機體的抵抗力,嚴重影響胎兒生長發育。

孕期缺鐵時要及時補充。多吃富含鐵質的食品如動物內髒,其中以豬肝的含鐵量最高。瘦肉、紫菜、海帶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鐵質。還可以吃補充鐵劑和鐵強化食品。需要注意的是:在補充含鐵食物時,應避免與牛奶、茶葉同服,最好與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等同服。維生素c能夠提高鐵的吸收。

孕晚期忌缺維生素K

在孕晚期,孕婦應注意攝入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以預防產後新生兒因維生素K缺乏引起顱內、消化道出血等。維生素K有“止血功臣”的美稱,經腸道吸收,在肝髒能生產出凝血酶原及一些凝血因子。若維生素K吸收不足,血液中凝血酶原減少,易引起凝血障礙,發生出血症。預產期前1個月的孕婦,尤其應該注意每天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菜花、白菜、菠菜、萵苣、苜蓿、酸菜等,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每天口服維生素K41毫克。

孕婦忌過多服用維生素D

人體之所以能坐起、直立、支撐成形,全靠骨骼。構成骨質的主要原料是磷和鈣,這些無機鹽的比例如果合適,骨質就堅硬適度和有力。但充分的磷和鈣的吸收、使用,要依靠維生素D,促進鈣化過程。

早在19世紀,一位醫生就認識到,充分的陽光照射可以預防和醫治維生素D缺乏病。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醫生發現紫外線照射,對軟骨病有好處。

20世紀20年代,有兩位醫生分別證實人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下脂肪能產生維生素D。孕婦攝入維生素D,是經過胎盤輸送給胎兒的。

維生素D經過人體代謝,變成控製鈣化的激素,它調節小腸吸收磷和鈣的比例,促進腎髒對磷鹽的清除,控製鈣化過程。曬太陽是無償獲得維生素D的好方法,服用富含脂肪的乳、蛋類和魚肝油是在陽光條件不足時的攝取途徑。因為它是脂溶性的,一般每天有400國際單位的供應便可,孕期和哺乳期並非必需增加,除非工作是在缺少日照的場所,或者孕婦有遺傳性的維生素D缺乏症。妊娠時胃腸對鈣的吸收增多,而且若在膳食中增加了牛奶,其含量已足夠補充所需。多餘的維生素D暫時存於組織脂肪內,嬰兒出生後,尚可以動用,對出生後鈣的繼續沉著還有一定作用。

維生素D、磷、鈣代謝不能正常進行時,胎兒、嬰兒的骨質結構、生長速度將受影響,骨骼大而脆、牙質不良,出生後不易補救。

但和維生素A一樣,過多的維生素D存於體內,將不斷刺激組織鈣化,如肺、腎等,從而造成心肺的發育不正常,也會影響智力的發展。

孕婦忌偏食

有些孕婦在孕前就有偏食的習慣,等到懷孕後就更加“變本加厲”了,她們往往隻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並認為隻要多吃就是有營養了,其實偏食和不合理的營養都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和發育。一些孕婦在孕前就為了保持體形而很少攝入主食,她們認為主食是身體發胖的主要原因,其實主食為人們帶來孕期需要的大部分能量和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等,放棄主食將使母體嚴重缺乏能量而使胎兒停止發育。也有些孕婦為了保障孩子的營養而拚命攝入大量的動物性食物,每天每餐都有超量的雞鴨魚肉,同時炒菜用很多油脂,這將大大超過身體的需要而存積為脂肪,結果孕婦體重猛增,孩子卻營養不良。也有孕婦日日與蔬菜水果為伴,不吃其他食物,結果熱能和蛋白質攝入量均缺乏,胎兒生長緩慢。根據目前流行的說法,很多孕婦每天吃大量的硬果類食物,希望補充必需脂肪酸和優質蛋白質有助於胎兒大腦的發育,甚至說核桃的形狀像大腦,多吃些能夠補腦,其實孕期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隻比正常人略高,而普通的烹調用植物油就能滿足這一需要,過多的硬果類食物同時含有極高的熱能和脂肪量,將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這要求孕婦通過學習營養知識,端正自己的看法,盡量讓飲食接近平衡膳食,才能確保母嬰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