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創造能力的高級訓練(1 / 2)

對於2歲半~3歲的寶寶,父母應該放手讓他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如,寶寶想自己係鞋帶,父母隻需在旁觀察他,最好讓他自己完成,那樣的話,也許他還會係出一朵小花;如果寶寶想幫媽媽完成一些簡單的家務,那麼媽媽可以鼓勵孩子,讓他拿一下掃把,擦一下桌子,這樣能同時培養寶寶的創造力和責任心。

愛動腦的寶寶會創造(28~30個月)

訓練三十二:尋找“不見了”的硬幣

訓練目的:讓寶寶對物體的突然消失產生探知的興趣。

方法:媽媽麵對著寶寶,右手拿著一個和好的麵團,左手拿著一枚硬幣,然後把兩隻手合攏再攤開,硬幣就不見了。寶寶會覺得納悶,開始沒聽到硬幣掉地上的聲音,也沒有看見硬幣飛出去,它去哪兒了呢?於是,他會將目光投向媽媽手裏的麵團。寶寶還會問:“在這裏嗎?”那麼,媽媽可以把麵團交給寶寶。寶寶拿著麵團,會用手使勁地捏來捏去,出乎意料的是,硬幣竟然被“捏”出來了。寶寶很高興,會再把硬幣塞進麵團,然後捏出來。通過練習這樣的“小魔術”,可以激發寶寶的想象力。

小提示:發現原來麵團裏能藏進一些小東西後,有些寶寶還會把一些小玩具如玻璃球、珠子、小石子等埋進麵團裏去。

訓練三十三:移火柴變數字

訓練目的:讓寶寶發現數字間聯係和區別,並讓他的思維能力變得更活躍。

方法:很多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認識了阿拉伯數字1~10了,那麼父母可以讓他玩一玩移火柴變數字的遊戲。比如,將五根火柴拚成阿拉伯數字2,然後問寶寶這是幾。寶寶正確回答出來是2後,爸爸可以接著問:“如果隻移動一根火柴把2變成5,該怎麼做呢?”然後讓寶寶多想一會,如果他實在想不出辦法,那麼,爸爸就用五根火柴在2的旁邊再擺一個阿拉伯數字5,讓寶寶將它們進行對比,並引導他發現兩個數字間的區別,從而找出正確的移動方法。

小提示:爸爸還可以用火柴拚成一些小動物的形狀,讓寶寶來做移火柴變動物的遊戲。

利用道具活躍寶寶思維(31~33個月)

訓練三十四:神奇的飛毯之旅

訓練目的:讓寶寶大膽地發揮想象。

方法:媽媽和寶寶坐在一塊柔軟的毯子上玩耍,然後媽媽問寶寶:“如果毯子可以飛,你想要去哪些地方呀?”鼓勵寶寶展開豐富的想象。也許寶寶說出的地方裏既有曾經去過的,也有在電視上看到的。如果寶寶說他想去動物園,媽媽可以問他:“那我們在那裏能幹什麼呢”、“我們在那裏能看到些什麼呢”、“有哪些動物在那兒呢”,激發出寶寶更多的想象空間。

小提示:在做這個遊戲中,媽媽可以讓寶寶了解一些陌生的地名,如夏威夷、埃及、巴西等。

訓練三十五:玩橡皮泥

訓練目的:橡皮泥具有很強的還原性,爸爸媽媽盡可以放手讓寶寶自由的發揮、大膽的創造。

方法:寶寶在玩橡皮泥時,父母可以給他提供一些如牙簽、羽毛等輔助性材料,讓寶寶自己動動腦筋,如圓圓的泥塊四周插上牙簽就是太陽。如果寶寶很喜歡吃水果,在玩橡皮泥時,爸爸媽媽就可以對寶寶說“我要吃蘋果”、“我要吃香蕉”等等,等寶寶“做”好了這些水果時,爸爸媽媽可以向寶寶買,還可以“討價還價”……這樣,寶寶手中的橡皮泥在父母的類似引導下就會變化多端了。

小提示:父母在講完故事後,可以鼓勵寶寶用橡皮泥捏出故事中的人物,發揮他的想象力。

訓練三十六:以彩色紙為原材料的遊戲

訓練目的:寶寶對彩色的敏感能讓他更加投入到這個遊戲當中,並能冒出很多有意思的想法。

方法:超市裏發的海報、漂亮的禮盒包裝紙、彩色的舊雜誌……這些廢舊的彩色紙張,媽媽可不要隨手扔掉,不如留著和寶寶一起做遊戲吧。如,媽媽和寶寶一起將彩色紙張撕成細條,就像一根一根彩色的麵條似的。撕完之後,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玩過家家、假裝吃麵條的遊戲。此外,媽媽還可以準備2個大的容器,將撕碎的紙條收集在其中一個容器裏,然後讓寶寶用手指將碎紙條從一個容器捏起來放到另一個容器裏,媽媽不妨和寶寶比賽,看誰捏得又快又好。

小提示:媽媽還可以準備一些橡皮泥和彩色包裝紙,和寶寶一起先將橡皮泥揉成小球,然後用彩色包裝紙將它們包起來做成漂亮的糖果。接著,媽媽和寶寶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一起玩一玩“買糖果”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