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設懸念 巧妙導入(1 / 1)

創設懸念 巧妙導入

觀點參考

作者:郭磊

每一位教師都知道課堂導入的重要。它如音樂的基調,定得好,能為課堂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懸念導入是課堂導入的一種形式。運用懸念導入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注意,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智力情緒。

1.要做到提挈全篇,難易適當,富有啟發性。

懸念導入,首要的是要吃透教材,能從文本的整體去思考導入,以凝練的話語,勾勒出所學內容的經緯。如王崧舟老師教學《望月》時,這樣導入:“有人說望月時望的月亮不是一個而是三個。一個在江中,一個在詩中,還有一個在心中。請同學打開書,以最快的速度讀一讀,找一找江中月在哪,詩中月在哪,心中月又在哪。”如此整體入手,有利於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其次要難易適當,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要求,切忌過難或過易,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要富有啟發性,將學生的思維與教師所設懸念交融在一起,使知識最大限度地溶解在學生思維的泉水中,切忌淡而無味,要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最適宜於尋求知識的環境。如魏星老師教學《三打白骨精》時,這樣設下懸念:“眾所周知悟空本領高強,可麵對一個區區白骨精為什麼一打不行,二打不行,還要三打呢?”引發學生思考,發現“三”字文化,感受經典小說“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

2.要做到新穎有趣,開闊眼界,發展智力。

懸念導入,一要常導常新。能根據教材特點,以豐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麵前,讓學生有耳目一新之感,從而產生學習的樂趣。如孫雙金老師在執教《天遊峰的掃路人》時,和學生從“孫悟空”這一耳熟能詳的形象聊起,巧妙地把話題引入孫家祖先名人、學生自家名人。當師生無拘無束地談著、聊著時,孫老師話鋒一轉問:“同學們,你們可知道名人在成名之前都是些什麼人呢?”學生猜測著:“老百姓”“一般人”“普通的人”。孫老師順勢而導:“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寫普通人的文章,他是一個掃路人。”這樣的新課導入真可謂精妙!二要善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如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師這樣導入:“有人說,童年是一首樂章,有快樂,也有悲傷,童年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有好奇,也有抱怨。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生命中的最初快樂,那是一個快樂的時光,一個無憂無慮的時光,一個天真浪漫的時光。每個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女作家蕭紅的童年時光又是怎樣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和祖父的園子》,走進蕭紅的童年,去揭開這個謎吧!”富有詩意的話語激發著學生“想讀”、“想找”的學習熱情。

3.要做到創設情境,激勵引導,喚醒探索。

懸念導入,需要通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心智,教學脫離感情就沒有藝術了。隻有教師的情感融入了文本,通過精煉的講述,配以色彩鮮明的直觀形象,才能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興趣,調動學生心智因素。如教學《荷花》,教師這樣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公園看荷花,你們想不想去?”伴著悠揚的音樂,教師又說:“閉上眼深深吸一口氣,你們聞到什麼啦?”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入情入境:宛若聞到“淡淡的花香”“甜甜的味道”。

懸念導入,需要通過激勵來引導學生增強信心。學生對新課都懷著新的興趣和期待,而這種新的期待和興趣,往往是稍縱即逝的,好的激勵會引導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如薛法根老師在執教《“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板書時故意漏寫了“必須”兩個字並把“!”放在引號後麵,學生立刻指出少了兩個字,老師故作奇怪而無所謂狀:“啊,是嗎?不就是兩個字嗎,意思不是一樣的嗎?都是把魚放掉嘛!”學生迫不及待地與老師爭辯“必須”的重要,當老師聽從學生的意見補上“必須”二字時,學生自然而然把“自己爭取來”的“必須”讀得特別響亮,特別堅決。薛老師又問:“這下對了吧?還有問題嗎?”學生稍作觀察後指出老師把感歎號寫在引號的後麵了,應該把它搬到引號裏麵,因為這是文中人物說的一句話。如此導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發學生的思考,使他們在解開一個個懸念的同時增強了自信心,對課題的理解也更深刻、全麵。

課堂導入的方法,源於文本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而多種多樣。無論選擇哪種方法導入,了解了其特點,運用就會順暢得多,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崇寧路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