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鎖浴室門:孕媽媽洗澡時要注意室內的通風,避免暈厥,最好不要鎖門,以防萬一暈倒、摔倒可得到及時救護。
2.清潔助健康
(1)外陰部位的清潔:孕媽媽除了清洗全身以外,最重要的是外陰部位的清洗。因為懷孕後陰道分泌增多,有時會感覺痛癢,所以一定要每天清洗。此部位最好用清水洗,盡量少用洗劑,避免坐浴,也不要衝洗陰道,否則會影響陰道正常的酸堿環境而引起感染。洗好澡過後,別急著穿上內褲,可穿上寬鬆的長衫或裙子,等陰部風幹後再穿上,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陰部痛癢!
(2)乳房的清潔:洗澡時,注意用溫水衝洗乳房,動作要輕柔,不要用力揉搓,避免引起子宮收縮。
(3)小部位的清潔:肚臍、耳朵、耳背、指甲、腳趾等部位的日常清潔往往被忽視。對於肚臍的清洗,可每次洗澡前,用棉花棒蘸點乳液來清洗汙垢,等其軟化後再洗淨。
預防惱人的妊娠紋
妊娠紋的形成是因為懷孕時孕婦體重增加,腹部明顯增大,皮膚真皮層的彈力纖維斷裂而形成的彎彎曲曲的紋路,這些紋路可表現為紫紅色、淡紅色、褐色等。妊娠紋一般出現在腹部和大腿部位,有時候乳房周圍也會出現。出現妊娠紋的時間都是在懷孕的中晚期,產後紋路的顏色會變淺成銀白色。妊娠紋一旦產生,就不能夠消退,終生存在。
並不是所有的孕婦都會出現妊娠紋,那些原來皮膚彈性比較好,懷孕期體重控製良好的孕婦也可以不出現妊娠紋。有一些方法可能對預防妊娠紋有幫助,比如在懷孕前多做一些鍛煉腹部的運動如仰臥起坐等;多做一些腹部皮膚的按摩和保養,用冷水和熱水交替擦洗腹部。孕期體重的增加不能過快;懷孕期間可以多吃點含彈力纖維的食物如豬蹄等,多吃維生素和水果,蔬菜等也有利於改善皮膚的營養和彈性;孕期用一些按摩膏塗於腹部並經常按摩皮膚可能也有一定的效果。
孕婦孕期用藥原則
孕期用藥需要遵循這些原則:
1.藥物的致畸作用主要與藥物的性質、用藥時胚胎發育的階段、胎兒對藥物的敏感性、藥物劑量的大小以及用藥時間長短有關。妊娠的最初3個月是胎兒的各器官分化、發育、形成階段,3個月以後,除生殖器和中樞神經係統進一步發育外,胎兒的多數器官均已形成。因此,在妊娠的前3個月盡可能地避免用藥。但不包括必須的治療藥物。
2.孕婦在有疾病需要用藥時,應請教醫生,不要自行服藥。在孕期禁止服用目前已明確對胎兒有可能致畸的藥物,在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的情況下,應盡量選取在臨床上使用時間較長的、相對安全的、對胎兒毒副作用小的藥物,盡量避免大劑量、長時間或多種藥物一起使用。病愈或基本痊愈後要及時停藥,以達到既去除母體疾病,又無損胎兒的目的。
3.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的孕婦,妊娠後應根據病情適當減少藥物用量,或選用對胎兒影響較小的藥物。
4.注意胎齡和用藥之間的關係,藥物對胎兒的影響,除了取決於藥物的性質之外,用藥時的胎齡也很重要。一般說妊娠3個月以內是致畸敏感期,尤其3~6周影響最大,如果發生畸形也最嚴重。因此,在妊娠頭3個月用藥特別慎重。妊娠4個月以後,致畸機會減少,但可能造成功能異常。還有用藥的劑量、持續時間或反複使用於孕期不宜采用的藥物,都會加重對胎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