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推行新政(一)(1 / 2)

第十一章推行新政(一)

典軍中郎將典韋將遼東盟書上呈,延(遼東太守公孫延)聞殿下生而降瑞,此天意不絕大漢之基業也。自桓靈以來,內宦為害,外戚專權,各諸侯厲兵秣馬以待時變,時有不臣之心。延世食漢祿,自當匡扶漢室,膂力除賊,鞠躬盡瘁,不辱祖先。夷狄亂邊,數侵我地,殺我子民,奪我土地,此仇不共戴天。烏丸鮮卑此匈奴之雜種也。然殿下發威,江山變色,乾坤獨斷,流血百萬,敵人懾服,此天子威勢耳!欲與殿下盟約,共伐烏丸,匡清宇內。約舉義師,願為殿下馬前卒,唯命是從,共襄大業耳!臣俯首百拜。

荀彧沉思道,“此人真大漢忠臣也!”劉辯自然不會那麼輕易相信諸侯,歸根到底公孫延不過是畏懼烏丸,想借己之力消滅烏丸人而已,是相互利用關係,而不是君臣。盡管如此,此時此刻亦不能樹敵太多,更何況與遼東結盟百益而無一害。

“文若,如何看?”劉辯麵帶微笑道,“公孫延名為匡漢,實懼烏丸矣。然,結盟一事有益而無一害,可取。”荀彧說得簡潔,卻句句在理。

賈詡長身而起,“文若所言甚是,公孫延能為我所用,如若異心除之不遲。伐遼之事關係我北幽安寧,主公可上表天子加封公孫延度遼將軍,同時表右北平公孫瓚遼西太守,則名正言順耳!”

“文和思慮周到,不過孤還有一件大事,要卿等謀劃。”劉辯眉頭緊鎖,“這推新政關係甚多,冗雜繁複,實在無法下手。”“請殿下示下。”眾卿聞言慎重起來。

“孤要行新政,千絲萬縷涉及繁雜,不知該如何入手,既入手用力多寡,深淺如何?”

“殿下勿憂,臣以為富國強兵,首在興軍事,軍備羸弱,武器落後,軍士庸怠,則兵不強將不威,危亂之根本也。”程昱對軍政更敏感。

“文和怎麼看?”

“臣以為仲德之言並非無道理,但從軍者,將軍不畏死,軍士不畏淫,則三軍用命,所以治政才是關鍵。政不興,軍何強?紙上談兵耳!”

一直沉默寡言的左慈出班上奏,“啟稟殿下,臣以為二位重臣都有理,治政或治軍都是國富民強之根本。然新政者,諸般事宜需從長計議,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唯有運籌帷幄,日積月累方能事半功倍。治軍者,將軍用命,甲士拚命,卻依然是古來征戰幾人回,將軍白發征夫淚啊!為何,軍備落後,作無謂犧牲耳!事有輕重緩急,臣以為好的裝備更迫切需要。”

“左慈大人一語驚醒夢中人,臣認同!”“臣也附和。”眾卿紛紛表態。“不過,孤有個想法,不知眾卿意下如何?”劉辯說出了自己的創新,“孤以為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孤認為民才是根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百姓不滿意,那我大漢豈不岌岌可危?又曰民以食為天,可見土地問題才是重中之重,關鍵的關鍵。”

“好一句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箴言必名載青史啊!”眾卿百拜,山呼萬歲。

荀彧大喜,“太子必是後世聖君,功高萬世,名垂萬古。不知殿下如何計較?”

“聽文若言語猶如品美酒,甘酒醇烈,人不醉心自醉。”

“孤,打算推行新土地法和實行編戶齊民製度:凡是我幽州境內,不論軍民官吏皆入戶籍,登記在冊。按照人口所需重新劃定土地,十稅取三;另外鼓勵墾荒,凡願墾荒者免三年賦稅;興修水利,推廣種植新技術和種植新品種。”

“再者,我令畫工日夜兼程趕製了幾幅珍圖,一起參詳!”劉辯命令侍從先後打開畫冊,新穎的畫麵吸引眼球。這是?陳宮有些詫然,這畫中之物可是聞所未聞,見而未見。“重騎兵”三個字表明了此畫身份,畫的第一頁是一隊重騎兵,全身鎧甲武裝到了牙齒。隻是細看會發現,這不是尋常的騎兵,因為騎兵們的坐騎上都有一對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自然不是為了好看,而是可令騎兵戰力飆升的鐵蹬,也就是馬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