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被孟軻的氣勢所迫,林正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低頭仔細思量了起來,隻是他思考的並非是孟軻的提問,而是他的身份。
顯然,林正和董仲舒都並非反應遲鈍的人,二人的心中對於孟軻的身份早已經有了一定的猜測,雖然他們不曾親眼見過孟軻,但是在稷下學宮之中,能夠擁有如此氣勢的儒家聖階大能也不多。
要知道林正在岐山之時見過的儒聖也不少,但是卻沒有一人能夠讓他體內的道聖玉碑產生異動。
更重要的是,道聖玉碑除了吸收靈氣之外,可從來都不曾吸收過任何的天地之力,畢竟它本身便已經是最為純粹的天地之力,又何必去吸收其他人所引動的。
但是此時此刻,道聖玉碑卻是在吸收著孟軻所引動的天地之力,足以證明此人的實力,已經達到能夠影響到道聖玉碑的存在。
而這樣的高手別說在稷下學宮,便是在整個天下都不多見,而且又是儒家的大能,因而林正幾乎可以可能,麵前的中年男子,便是傳說中的亞聖。
想不到自己在進入稷下學宮的第一天便見到了孟軻,要知道身為孟軻的首徒,宋晏一個月也不過堪堪隻能見到他一麵而已。
因而對於孟軻的提問,林正可不敢有絲毫的敷衍,就連董仲舒也是認真斟酌的回答,答案雖然跟林正之前聽的一樣,但是卻明顯要詳細許多。
顯然,董仲舒也猜出了亞聖的身份,隻是他明顯還有一絲懷疑,因而在回答的時候還有所保留,語氣也平緩了許多,並不再像想之前那般狂妄,反而言之有物,讓人心中升起一絲認同感。
但是林正依舊不認同他的想法,沒過多久,林正突然抬起頭來,眼神之中帶著一絲堅定之色:“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相比起董仲舒,林正的話明顯要更吸引孟軻,畢竟他所說的本就是孟軻所說過的話,出自孟子一書。
而後麵林正又補上道家和農家的想法,結合起來,大致的意思便是人人有書讀,人人有飯吃,比起董仲舒的大同,林正少了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多了一些自身的理解,以及後世所帶來的經驗,足以唬的現在的人一愣一愣的。
董仲舒在聽了林正的話後,臉色不禁變得凝重起來,他自然能夠分辨的出孰優孰劣,林正的大同明顯比他多了不少可行性,同時也多了其他學派的思想,境界無疑要比他高出許多。
更重要的是,林正的見識遠在他之上,許多問題連孟軻都不曾考慮過,而林正卻能夠一一點出,的確是將二人給唬住。
可是麵前的孟軻卻是皺起了眉頭,麵露憂色:“此子心思果然玲瓏剔透。”
殊不知,林正的回答的確遠遠超出了孟軻的預料,便是他都不禁感覺到一絲驚豔,但是這樣的表現卻是不應該出現在林正的身上。
這樣的想法確實太過驚人,也同樣十分的吸引二人,就連一旁的董仲舒都不禁產生一絲錯覺,仿佛林正真的見過這樣的世界一般。
“夠了。”林正還在侃侃而談,但是孟軻卻突然出聲打斷道。
林正一愣,連忙閉上嘴,他有些奇怪,這可是經過他深思熟慮才想出來的答案,按理說足以震懾住這個世界的任何一人,便是孔聖恐怕也會為之傾倒。
可是麵前的孟軻卻仿佛有些不悅,難道是他說的還不夠理想,雖然比起儒家的大同來說有不少差別,但是卻多了一些可行性,也更加的符合實際。
沒有理會忐忑不安的林正,孟軻這個時候望著董仲舒道:“你的道我已經明白,今後可隨我修煉春秋公羊經。”
隨後他看了一眼林正,麵露遲疑之色,似乎在思量如何安排林正。
林正這時候才恍然大悟,孟軻雖然說是問他們大同,但是卻更是為了明白他們的理念,好根據他們的理念安排修煉的功法。
林正的理念太過超前,雖然震懾住了孟軻,但是卻也讓孟軻無法看清楚林正的真實想法,林正的話無疑是他聽過的最好的,但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對林正感到擔憂。
“此子文采天賦俱是絕佳,可惜城府頗深,恐難為我儒家前驅。”孟軻盯著林正,似乎想要將林正給看穿。
林正低著頭,心中不禁感到一絲懊悔,如此好的機會,竟然因為他回答的太好而失去,著實讓他有些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