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胸有成竹(2 / 2)

所以他糾結起來,到底該用李白的《月下獨酌》,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亦或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些詩文都是舉世經典的名篇。

正當林正思索的時候,不知道何時,祁連山來到了論語樓的湖心亭,他正在高雯的介紹下,向柴嬌等人問安,祁連山在新一屆的弟子中也是表現出色,頗有名氣,僅次於韓重言等人。

蘇晉和焦遂二人則一直留在林正的身邊,替他介紹著詩會中的強力對手。

“在詩會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詩經樓的張說和孝經樓的趙師秀二人,他們的才名可是遠近聞名的,特別是趙師秀,十二歲之時,一首龍鳳詩,就在京城有了神童之名……”

晚上亥時,一輪圓月高掛,四周的星辰都被那月輝所遮蔽,變得模糊起來,滄浪湖的湖麵之上也映照出了一輪水中幻月,波光粼粼的湖邊,反映了月光,水天一色,水乳相融,營造出一輪絕美的畫麵。

此時,眾人總算等來了八門柱和十三經樓的樓主到場,他們一路踏水而行,向滄浪湖中最大的湖心亭走去,走在湖麵之上,對他們而言如履平地,風輕雲淡,步步生蓮,今日中秋佳節之際,連一向隱逸的烈君孔霸都到場了。

八門柱中的長公君夏侯勝,披著雪白的狐皮大氅,手持白羽扇,他輕飄飄的猶如一朵羽毛落在了滄浪湖的湖中,他拱拱手,用浩然氣傳音道。

“今年的中秋詩會與往年一樣,十三座經樓各派出一人出來作中秋詩,由八門柱和十三經樓樓主評判,不過唯一變了一點,作為詩魁的第一名,可以獲得進入石碑林參悟三天的機會,二三名的獎勵沒有變化。”

“休息一刻鍾之後,中秋詩會正式開始,大家可以隨意登台作詩,每個經樓隻有一次機會,請細細斟酌,詩會將一直持續到子夜。”

說罷,夏侯勝便回到了湖心亭,靜待有人出來作詩,原本人來人往,吵雜不堪的滄浪園變得安靜下來,四周傳來了春秋三樓弟子彈奏雅樂的悠揚之音,還有三禮樓的弟子以洞簫和之,意蘊悠揚。

安靜的湖麵突然泛起了大片的錦鯉,它們簇擁著一條通體雪白的蠃魚,那是極其珍稀的水中靈獸,雖然體型隻有數尺長,但是它對於水靈有著強大的控製力,整個滄浪湖基本就是它在管理操縱著。

“師兄,現在可以上去了嘛。”

看見半天沒有什麼動靜,隻有琴簫之音,林正不由狐疑道。

聞言,一旁的高雯忍不住皺了瓊鼻,教訓道。

“難道你現在已經做好詩文了,認真點,八門柱和十三樓主都在,不要當做兒戲,叫人看我們論語樓的笑話。”

摸了摸鼻子,林正自信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再多斟酌也是無用,我心中已有定稿,還請諸位師兄放心。”

在詩文一道上,借助上一世的記憶,他還從沒有遇到過敵手,自是胸有成竹。

“既然如此,讓我助你一臂之力。”

一旁的張載看著他,半信半疑道,他用水靈法術在湖中製造了一塊不小的浮冰,然後踏了上去,打算替林正做船夫,畢竟想要度過一個個湖心亭到達八門柱所在的湖心並不算容易。

“有勞師兄了。”

林正麵露感激之色,他還在苦惱,該如何度過湖泊。

在秦非等人的期望下,林正二人踏著浮冰,破水而行,一路的錦鯉遇見他們,觸之則退,其他湖心亭的人看見了,紛紛露出詫異之色,投來好奇的目光,一時間,琴簫之音戛然而止。

見狀,林正迎著眾人的目光,意氣風發,高聲道:“論語樓下記名弟子林正,承蒙師兄們高看,被派遣出來參加詩會,實在惶恐,但是身受重托,不敢推辭,所以先來獻醜了,願為諸位大才拋磚引玉。”

聞言,張載暗暗點頭,感覺林正的一席話說得得體有利,不卑不亢,叫人心生好感。

但是聽說了論語樓是派出一位記名弟子出馬,在湖心亭中的眾人不由開始議論紛紛,投出各式各樣的目光,或不屑,或狐疑,或期待,或戲謔。

和林正一樣,作為新一屆弟子,有幸參加詩會的金聖歎和祁連山二人都不由露出了震驚的目光,他們因為身份或受到師長的寵愛,得以觀看詩會,卻是無法同林正一樣參加詩會,畢竟詩文造詣也是要看境界領悟的。

修為境界越高者,對於天地之法的領悟也越發深厚,作詩寫賦更加得心應手,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