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正想著怎麼支開這些好奇寶寶的,這時候,陳鎮海進門來,衝他喊道:“彬子,田蕊找你。”
田校長有請?張彬一愣的,想到可能是關於這次混混尋仇的事情問一下,正好可以避開這些好奇寶寶,張彬立馬起身衝出了教室,直奔校長辦公室。
張彬來到了校長辦公室外,來了一位新的助理,是個美女,高高瘦瘦的,要是不戴眼鏡那就更美了,不過這樣倒顯得幾分儒雅淑女氣。
助理不認識張彬,見他要進辦公室,忙問道:“學生,你找校長?”
張彬回道:“田校長叫我過來的。”
“您是張彬吧,還請入內。”助理很聰明,立馬猜到了張彬是誰,忙開了門讓張彬入內。
進入辦公室,田蕊正在伏案工作,助理帶著張彬進來,回道:“校長,張彬來了。”
“我知道了,泡了茶你就可以出去了。”田蕊頭也不抬道,看得出,她的架子很大啊。
助理不敢遲疑,忙招呼張彬在沙發上坐下,為他斟茶,張彬道了聲謝謝後,她忙掩門出去。
張彬品了口茶水,田蕊這才放下手中的筆,抬起頭來看了他一眼,然後拉開抽屜取出一個小盒子來,拿著走到沙發上落座,將盒子放在茶幾上,道:“這是我丈夫讓拿來請你鑒定的寶物。”
“寶物?”張彬一怔的,並不急著拿起盒子打開來,而是笑道:“既然是請我掌眼,那該知道在一切未有結論前,這寶物不見得就真哦。”
田蕊回道:“這是上仁法師的念珠,珍貴的很,請你掌眼,隻是想確定一下念珠的材質是哪類而已。”
“上仁法師?”張彬劍眉一蹙的,對於什麼大法師,他可是一點都不知道。
田蕊也不含糊,當下把上仁法師的生平詳細說了下。
清朝上仁法師,字真源,晚年自號默庵,湖南衡州人,俗姓周。他父親學儒,英年早逝。
他從小就聰明反應快,讀書一目幾行。15歲,文章水平遠遠高於同學,老師對他期以重望。2年後,肄業在雁峰寺,曾抄寫《金剛經》,當抄到過現未三心不可得這句經文時,覺得身心自在,產生了出世的想法。
鹹豐7年,母親要為他成家,他悄悄來到南峰寺,從普照禪師剃度,第二年,又在福嚴寺翠庭上人座下得戒。聽說祝聖量禪師講壇興盛,門人輩出,便前往受心印。
又過了一年,拜謁法雲禪師,從此深入教義,連儒書也融會貫通,好學的人,都喜歡與他交往。
法師勇於精進向上,避居在南嶽已恭岩,與澹雲師互相策進。同治改元那年,他遍參南北寺院大德高僧,接著返回福嚴,精心研究三藏教義。
光緒二年秋天,他在南嶽祝聖築精舍,苦切密修。日久之後,對於內外典籍,都一一融會貫通。地方上的名人雅土,多與他相交厚。
南嶽大善寺,是個古刹。早就賣與他人,他去贖回供養僧眾。法師仿效徹悟大師遺規,以至於十方而來的,容納不下。法師戒律精嚴,性宗相都精通,以天台教觀,為學者前導,以彌陀淨土,為究竟指歸。起初,法師每日念佛6萬,久後不念自念,幾無間斷。
壬寅年春天,法師將院務交付首座,說:“我將西歸。”這年冬天,舉念佛七,共14天。法師在定中,見七寶池,八功德水。
不久,示微疾,拒絕醫藥,一心念佛,又讓弟子們輪流助念。嘉平初一日開始停食,接著又斷水。雖然常常吉祥臥,每日必要起來兩次念佛。一天,法師見阿彌陀佛,白毫炯炯,隨即向西端坐,教人脫去棉衲。
有人說天太冷了,法師說:“我脫下這個就要換上珍衣。”一會兒,法師問弟子們“什麼是解脫?”
左右的回答都不相契。
法師笑著說:“不如學那些不識字、守齋戒的公公婆婆,老實念佛。”當時助念的木魚聲很快,法師讓停擊木魚,同念南無阿彌陀佛,到一百五六十聲,合掌而逝。世壽64歲,僧臘45年。這天是光緒28年12月13日。幾個時辰後,頭頂尚熱,身體柔軟。
聽完這些生平介紹,張彬點頭讚道:“這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當下張彬拿起了盒子,打開來取出了內裏的念珠。
這串念珠一共108顆,代表著佛家的108種煩惱,念珠顆顆紫黑色,這居然是紫檀念珠,倒是難得。
張彬拿右手感應了一下,所見到的情景立馬叫他眉頭一蹙的,當下他追問道:“這東西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