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小兒疾病的預防護理(9)(3 / 3)

腹溝斜疝常見表現為,腹股溝或陰囊內出現腫塊,哭鬧、咳嗽、站立時明顯,平躺時縮小或消失。

臍疝,臍部圓形腫物,安靜、平臥時消失。

膈疝,可出現心跳、氣急、呼吸困難,反複發生上感、肺炎、吞咽困難、食後心慌、腹痛、嘔吐等。

任何一種疝都會發生嵌頓,出現突然疼痛、嘔吐、無大便、呼吸困難等。嵌頓5~6小時即會出現壞死、中毒,甚至死亡。發現嵌頓表現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腹股溝斜疝手術在6個月~6歲。臍疝手術在2歲以上。膈疝手術應根據症狀和位置而定。

5.先天性心髒病

先天性心髒病是先天畸形之一,多數患兒經積極治療,可健康的成長,故應及早診斷,明確類型,合理治療。

常見表現為青紫。出生後有持續性青紫,逐漸加重或哭鬧時出現。易患肺炎,生長發育遲緩,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心率快等。

按時預防接種,預防傳染性疾病。

預防呼吸道感染,發生感染及時治療。

避免劇烈運動。

定期去醫院隨訪。

心髒間隔缺損,無症狀,心髒不增大者,不需手術,動脈導管未聞1~6歲手術為宜;其它類型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定,一般在學齡前期手術。

6.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指髖關節發育不良,使股骨頭在出生後不久從髖關節臼內脫出。

常見表現為臀紋上移,大腿皺褶增多。患肢外展受阻;患肢比健肢短。

年齡越小,效果越好。1歲內,用布帶或金屬支架矯正。

1~3歲用石膏固定。4歲以上手術矯正。

7.先天性斜頸

先天性斜頸,常因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良或分娩時損傷引起。

常見表現為出生後數日在頸部一側看到、摸到腫物。頭偏向一側,嚴重的可引起頭麵部不對稱。

矯正時間越早越好,1歲以內非手術矯正;1歲以上手術矯正。

1歲以內非手術矯正能在家內進行,采用熱敷、按摩、手法複位等方法。

手法扳正方法:

(1)動作輕柔、緩慢將嬰兒頭板向健側。

(2)將下頜轉向患側肩部。每次動作做15~20次,每天4~6次至腫塊消失。

8.尿道下裂、兩性畸形

尿道下裂是男孩生殖器常見的畸形,屬先天遺傳性疾病,兩性畸形常為遺傳病和母孕時服藥而引起,有真兩性畸形和假兩性畸形二種。

常見表現為尿道下裂,尿道口位於陰莖下或陰莖根部,陰莖彎曲。嚴重的陰莖小,極度彎曲,陰囊裂開,外觀似女性。兩性畸形,外生殖器難辨男女。

尿道下裂,學齡前完成手術;兩生畸形,根據畸形情況而定。

9.隱睾

睾丸未降入陰囊內稱為隱睾,雙側睾丸未降者可引起不孕,而且隱睾容易發生惡變。

常見表現為一側陰囊內摸不到睾丸,陰囊發育較差,稍小。

嬰兒,特別是早產兒睾丸未降是正常現象,大部分在1歲內會自行下降。2~5歲未降者需進行治療。先可試用藥物治療,無效應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