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眉毛不光體現了一 種自然美,更主要的功能是保護眼睛。眉毛在眼睛上方,可防灰沙,擋塵埃,防止汗水流人眼睛,是眼睛的第二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額前頭發,第三道防線是眼睫毛)。刮去眉毛,等於刮去了一道防線,短期內對眼睛形成了一種威脅。其次,嬰兒的皮膚十分嬌嫩,刮眉毛時稍有不慎,就會碰破皮膚,容易感染而潰爛,潰爛處結疤後眉毛就無法再生。如果眉毛根部受損傷,再生長時,就會改變其位置與形態,形成難看的“倒掛眉”,從而失去了自然美。
51.對嬰兒乳牙的保護
有的家長認為,乳牙好壞問題不大,反正將來還要換牙,這種看法是不對的。父母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乳牙,因為乳牙的好壞,直接影響恒牙的萌出及功能。
乳牙萌出的時問有早有晚,出得早的,4個月已見萌出,多數孩子1歲時。已有6~8顆牙,2歲乳牙出齊,共20個。
牙齒的生長要有充足的熱量、蛋白質、鈣、磷及維生素A、D、C和氟等。鈣、磷是牙骨質的主要成分,如鈣、磷及維生素D攝入不足,會影響牙齒的正常形態和結構;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A、C,牙齒會長得稀疏、短小,或者橫七豎八,裏進外出。所以,在嬰兒出牙期,要注意營養,不斷補充牙齒需要的鈣、磷,而且要注意加維生素D,在4~6個月要給孩子維生素D和鈣片,飲食中注意加蛋黃、菜泥、果泥、魚泥、肉泥、骨頭湯、爛麵條、餅幹、饅頭片等。
小兒出牙多數情況是自然萌出,沒有什麼感覺,也有部分小兒伴有局部發紅、發癢、流口水、咬硬東西或手指、哺乳時咬奶頭等現象,這些大都在出牙後自然消失。有些父母在嬰兒出牙前,常用未經消毒的布去擦嬰兒的牙床,這是不對的。嬰兒的牙齦上皮比較脆薄,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牙齦組織發炎。為了幫助嬰兒乳牙的順利萌出,可給他(她)餅幹、幹饅頭片之類的食物去咬或咀嚼,但不要給孩子太硬的東西。初生的牙釉質較薄,極易受到損傷,盡量不吃甜食和糖果,以防止齲齒的發生。
52.給嬰兒進行日光浴
嬰幼兒曬太陽可以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日光中的紫外線還能殺菌、消毒和轉化皮膚內7-脫氫膽固醇為維生素D3。維生素D3有助腸道內鈣、磷的吸收,起到預防和治療佝僂病的作用。所以定期進行日光浴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好處。
進行日光浴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溫度以20~24℃為宜,氣溫過低容易引起感冒。
(2)不要隔著玻璃、紗窗或在樹蔭下曬太陽,因可減少紫外線的透入。
(3)要循序漸進,先照射局部,然後全身。
(4)照射時間為一般先照射1分鍾,如無皮膚紅斑等過敏反應,可以逐步加到3~10分鍾,但不宜在烈日下曝曬,以免引起皮膚灼傷。
(5)防止眼睛直接接觸日光。在夏季進行日光浴,嬰兒可戴白色帽子。
根據上述情況,新生兒期暫不宜進行日光浴,一般多主張出生後2個月開始為宜,如在冬天更需適當推遲。
53.給嬰兒進行室外空氣浴
新生兒過了滿月後,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怕受風寒,不僅長期關閉嬰兒居室的門窗,而且更不敢把嬰兒抱到室外接受新鮮空氣。殊不知,這樣做是錯誤的。
讓嬰兒適時接受新鮮空氣,抱到室外去,讓其接受空氣浴,不僅使嬰兒的皮膚得到了鍛煉,而且增加了抵抗力,減少和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有利健身。
嬰兒出生後3周,就要逐漸與外界空氣接觸。在夏天要盡量把窗戶和門打開,讓外麵的新鮮空氣自由流通。在春、秋季,隻要外麵的氣溫在18℃以上,風又不大時,也可以打開窗門。就是在冬天,在陽光好的溫暖時刻,也可以每隔1小時打開一次窗戶,以交換空氣,讓嬰兒吸收新鮮空氣,有利嬰兒的生長發育。
2~3個月的嬰兒,除了寒冷的天氣外,隻要沒有風雨,就可抱到院子裏,讓外麵的新鮮空氣接觸臉、手、腳的皮膚,使之受到鍛煉;讓嬰兒呼吸比房間裏的溫度要低的室外空氣,以鍛煉氣管粘膜,對防止日後易發生的呼吸道疾病是大有好處的。每天可以抱著出去兩次,每次5~10分鍾左右。但當室外溫度在10℃以下,就不要抱到外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