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常見病的防治
一、防治孕婦眩暈昏迷
眩暈是一種運動性幻覺,孕婦感到自身或周圍景物發生旋轉。昏迷是急起而短暫的意識喪失,孕婦突然全身無力,不能隨意活動而跌倒於地。二者常發生於妊娠早期,主要發生在變換體位和長久站立之後。妊娠期,體內激素的變化和自主神經功能的改變,使血管神經調節功能不穩定,在長久站立或體位改變時,不能迅速調節血管阻力,致使回心血量不足,心排血量減少,血壓驟降,引起腦缺血,表現為眩暈和昏迷。應注意不要久站不動,也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果出現眩暈或昏迷需立即休息。頻繁出現眩暈或昏迷應及時住院檢查。
二、防治孕婦發生燒心
燒心是由胃酸過多引起的。其原因:一是有慢性病,如胃潰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二是由於攝入過多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薑、蒜、醋、油、酸等。所以,孕婦要針對原因進行治療,或使飲食有規律,或減少刺激性食物,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抗酸藥物。
三、防治孕婦腰痛
隨著胎兒不斷發育長大,孕婦到了妊娠中後期,為了使重心前移的身體保持平衡,不得不使頭部和肩部向後傾斜、腰向前挺,使背部肌肉處於一種不自然的緊張狀態,這樣就增加了腰部的負擔,如果孕婦平時缺少鍛煉,腰肌張力差,就容易感到腰脹背痛。
經常洗熱水澡,可改善腰部血液循環,減輕腰部疼痛。輕輕按摩腰部,對減輕腰部疼痛也有很好的作用,不要長時間處於一種姿態,行走站立都不宜過久,注意休息,這對減輕腰肌緊張和負擔都是有益的。
四、防治孕婦靜脈曲張
妊娠晚期,由於下肢的靜脈受子宮壓迫,血液難以返回心髒,孕婦的腿、外陰、腹部甚至乳房等部位的靜脈呈青色凸鼓出來,這叫靜脈曲張。孕婦要注意不要碰撞靜脈曲張部位,以免受傷出血。另外,不要長時間站立和盤腿打坐,睡覺時用墊子抬高腳,不穿過緊內衣。這些都可緩解靜脈曲張。
五、防治孕婦腎結石
腎結石是一種痛苦的腎髒疾病,在女性懷孕階段發生率比較高,尤其多在右側腎發生病變。婦女懷孕後輸尿管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擴張、積水、尿流減慢,從而為結石埋下伏筆。妊娠時的婦女內分泌功能發生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引起腎盂和輸尿管的正常排尿功能異常,表現為收縮蠕動作用減慢、淤滯或通暢性降低,這樣也容易誘發腎結石。
孕婦每天要保持適量的運動,以預防腎結石的發生,這樣既能促進腎盂、輸尿管的蠕動,又能經常改變體位,防止子宮持久地壓迫尿道。其次,孕婦不要偏食,尤其不要過多地進食某些誘發腎結石的食物,如動物內髒、可可、咖啡、甘薯、菠菜等。還要多飲水,特別是夜間要盡量喝點水,以增加尿量,促進輸尿管蠕動,防止尿液過於濃縮,形成結石。
六、防治腎盂腎炎
急性腎盂腎炎起病急驟,表現為發熱、腰痛、尿痛、尿頻、尿急等,腰脅肋脊角有叩擊痛,小便檢查可見大量膿細胞,有尿蛋白及紅細胞,但一般不多,尿培養可發現致病病菌,血液中白細胞增多。慢性腎盂腎炎大多因急性腎炎反複發作而致,或急性期遷延而演變成慢性,症狀一般較輕,但腎實質可受到損害,嚴重時發生腎衰竭(尿毒症)。
懷孕以後,輸尿管壁鬆弛,管腔擴大,蠕動力降低,排尿遲緩,造成一定程度的尿瀦留,有利於細菌繁殖;妊娠子宮常向右旋轉,可壓迫右側輸尿管,使腎盂積水,細菌易繁殖。細菌從尿道外口侵入,上行至膀胱,再沿輸尿管上行感染腎盂,而急性腎盂腎炎也就成為妊娠期較常見的一種並發症。孕婦患急性腎盂腎炎時,高熱可引起流產及早產。如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反複發作,可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先天性畸形及死胎。因此,孕婦一有尿頻、尿急、尿痛、腰痛、發熱等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小便。明確診斷以後,要積極、徹底地治療(用消炎抗菌藥物),並臥床休息、多飲水。至症狀消失並且尿液檢查正常3~5天停藥。
隻要孕婦平時注意以下4點,腎盂腎炎是可以預防的。
①保持外陰部的清潔。
②多飲水、勤排尿,可衝洗尿道,減少尿道內細菌。
③妊娠後期多取左側臥位,以減輕子宮對右側輸尿管的壓迫。
④及時治療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扁桃體炎等。
七、防治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於30~50歲的婦女。子宮內有多個大小不等、部位不同的肌瘤。盡管其發病率比較高,但一般發展比較緩慢(指非孕時),也很少惡變,而且在絕經期以後可以自行萎縮。子宮肌瘤的確切病因尚不明了,可能與雌激素過多和長期刺激有關。妊娠時期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子宮肌瘤可分為兩大類,即子宮肌瘤和子宮頸肌瘤。肌瘤開始生長在子宮肌壁,隨著肌瘤的增大及其與子宮肌壁的關係不同,有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闊韌帶肌瘤等幾種類型。子宮肌瘤的症狀與肌瘤的大小、個數不成比例,但與生長部位關係密切,一般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下肢出現腫塊、壓迫症狀(尿頻、便秘或腰酸背痛)、疼痛、血性或膿性的白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