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曲寶琴:三個留學女兒的成長(2)(1 / 3)

教子智慧:做家務能使孩子更加體諒父母的辛苦,並尊重父母的勞動,也能使家庭變得更為和諧美滿。

5、培植孩子自重自尊的教育不可少

自尊心是人性的光華,也是進取與成功最重要的動力係統,父母們一定要精心培植孩子的自尊心。為此,父母首先就要尊重孩子。沒有受到過尊重的人是不會尊重別人、尊重自己的。讓孩子建立起對自我的健康、正麵的形象期待。

自重自尊的反麵--自輕自賤往往也不是孩子天性所致;相反,不少粗心的父母--孩子最初朝夕相處的最親密、最信賴的人,恰是在無意中埋下了自棄的種子。

曲寶琴一個朋友的女兒,是曲寶琴看著長大的,小時候經常跟父母來曲寶琴家玩。那孩子很精靈,玩什麼都搶在前頭,比曲寶琴的孩子都玩得好,曲寶琴就誇她,可媽媽呢,也不避著孩子,很不屑地說,“學習上連這一半勁頭都沒有!完蛋!”這樣說還不止一次,有時候甚至更狠些呢。那孩子,剛開始還跑過來用拳頭假裝打媽媽,表示抗議,到後來,就無所謂了,跟沒聽著似的,大喊大叫,玩得更樂了。不知道這孩子有沒有暗自傷心,但肯定灰心--是啊,最親的人都不相信自己,都覺得自己不行,那就“不行”算了!後來這個孩子高中也沒考上,上技校,沒念幾天,幾個小夥伴勾著,跑了,留字條說是去外地打工了,後來回來了,也真地不成器了,要麼懶在家裏看電視,要麼和一群不上進的朋友跳舞、打架。

造成這個孩子現今的狀態,也許原因很多,但父母的不信任、不尊重肯定有責任。當父母的說話不小心,不給孩子留餘地,以為反正自己心裏是對孩子好的,這樣做,不僅起不到作用相反造了終生遺憾。懂得建設的父母當然不會對孩子的缺點視而不見,但他們知道怎樣語氣和緩但態度堅決地指出,知道怎樣耐心地幫助分析、充滿信任地監督改正,知道及時地把握分寸,充分地利用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自己成就自己。

6、從小樹立孩子的危機意識

有關教育專家:父母應當讓孩子對自己成長生活的小環境和大環境有正確清晰的認知,要有危機感。

關於大環境,大家的一句口頭禪就是“現在社會是競爭社會”。在這一點上,每個家長都深有體會。現在社會各個領域的競爭到了什麼程度?競爭是普遍的嗎?競爭的原則是什麼?做父母的,可以引導,可以提供素材,可以協助分析。

但要注意一點,不要讓孩子隻看到競爭殘酷的一麵,並因此灰心喪氣,對外部世界產生退縮和畏懼情緒;要引導孩子看到競爭有利的一麵--比如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進步,看到競爭給每個人帶來的樂趣、競爭優勝者的光榮和幸福。總之,要讓孩子明白,這個激烈競爭的大環境,首先是無法回避的,不但是沒法回避的,而且也是不需要回避的,應當勇敢地麵對熱烈響應,並積極參與其中的--要讓孩子不怕競爭。

關於小環境,也就是家庭環境。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就是讓孩子認清,家庭條件在決定一個人人生品質高低上,到底是個什麼角色?家庭條件,好也罷,糟糕也罷,都是暫時的,是可以改變的,不是你永久的依賴或者包袱。優越的,也不可能跟你一輩子;低微的,也不會影響到你做人的風采。這一點,多年當老師的經驗讓曲寶琴深有體會。

有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女孩子,腦子不笨,成天樂哈哈地,很懂禮貌,具備不錯的口才和組織能力,但初中時學習成績奇差。開學一段時間,她們班上的同學都整天圍著她轉,開口閉口地提她,異常地有威望,當然成績還是一如既往的差。後來這孩子越來越張狂起來,上課就睡覺,下課就呼朋喚友,耀武揚威地胡鬧。後來才知道原來全班同學,甚至其他班的同學,都很敬畏她的家庭!她的家庭怎麼樣呢?原來她的祖父是省裏的領導。而這個孩子也真的以為,她祖父的高位就能支撐她的高人一等,她家庭的優越就能保證她一輩子的坐享其成……曲寶琴認為:做家長的,一定要警惕孩子這樣的依賴或者包袱心理。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他們今天享有的一切不是無條件的,那是為了他們以後有能力不再依靠;他們今天承受的家庭的困窘和不平,不是他們的錯,不是評價他們自身的依據,和他們將來的人生質量沒有必然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