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出現陣痛
現在的子宮比前一時期有所下降,對胃和心髒的壓迫感減輕。準媽媽會感到呼吸順暢,胃口也有所好轉。但隨著預產期的臨近,準媽媽時常感到腹部收縮疼痛。這是胎寶寶入盆下行而出現的正常現象。真正的陣痛是由於子宮收縮引起,因此連帶腰部、臀部、腳後跟都會有被拉伸的感覺,如果這種疼痛有規律地反複出現,疼痛也隨著變強,那麼有可能要開始分娩,這時應該做好去醫院的準備。
胎寶寶的發育狀況
到這個時期,胎寶寶無論從身長還是體重來看都已經算是個足月兒,體重應該已有3000~3500克。他已經做足隨時與爸爸媽媽見麵的準備了。
各部分器官已發育完成
小家夥的身體各部分已發育完成,軀幹、四肢與頭部比例和新生兒無異。這時胎寶寶身長48~56厘米,頭圍在35厘米左右,身體顯得更大更胖。現在還繼續長肉,脂肪儲備將會有助於寶寶出生後的體溫調節,因活動空間變小,胎動隨之減少。胎寶寶頭蓋骨變硬,頭發已長得又長又密,大約有1~3厘米長。除肩背部有些部位尚有胎毛,其餘胎毛全部脫落。
胎寶寶的消化係統發育已近成熟。肺部是最後一個成熟的器官,在寶寶出生後幾小時內才能建立起正常的呼吸模式。有的胎寶寶頭部已開始降入骨盆。
胎脂逐漸脫落
胎寶寶身上原來覆蓋著的一層細細的絨毛和大部分白色的胎脂逐漸脫落、消失,胎寶寶的皮膚變得光滑。這些物質及其他分泌物也被胎寶寶隨著羊水一起吞進肚子裏,貯存在他的腸道中,變成黑色的胎便,將在他出生後的一兩天內排出體外。
胎動少而有力
子宮內的空間越來越小,胎寶寶活動頻率有所下降,不過,仍可以感覺到他的大動作。每當胎寶寶在活動時,他的手肘、小腳丫和頭部可能會清楚地在準媽媽的腹部突顯出來。大多數的寶寶都將在這個月的最後兩周誕生,但真正能準確地在預產日期出生的嬰兒隻有5%,提前兩周或推遲兩周都是正常的,準媽媽不必過於著急。
專家指導
如果預產期推遲兩周後還沒有臨產跡象,特別是胎動明顯減少時,就應該盡快去醫院就診。
孕37~40周必需的營養素
喜憂參半的孕期即將結束,準媽媽馬上要和胎寶寶見麵了,這時候準媽媽需要補充一些利於生產的營養素。
維生素B1——增強體質,促進分娩
最後的階段,準媽媽需要補充各類維生素和足夠的鐵、鈣等,為生產做準備。尤其以維生素B1最為重要。維生素B1以輔酶形式參與糖的分解代謝,能夠保護神經係統,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欲。如果攝入不足,易引起準媽媽嘔吐、倦怠、體乏。還可影響分娩時子宮收縮,使產程延長,分娩困難。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種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在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較豐富。維生素B1在海魚中的含量比較高。隻要飲食均衡即可。
維生素E——為安全臨產做準備
充分攝取維生素E是順利生產的重點。由於維生素E的存在,氧氣得以輸送到身體各部位,從而解除了準媽媽的疲勞,有助於維持耐力,以及減輕腿抽筋和手足僵硬的狀況。更重要的是緩解了準媽媽臨產前的緊張情緒,使繃緊的肌肉得以放鬆。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麥芽、大豆、植物油、雞肉、花生、芝麻、堅果類、芽甘藍、綠葉蔬菜、全麥、未精製的穀類製品、蛋等。專家介紹,維生素E缺乏非常罕見,特別是我們的膳食結構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維生素E的攝入量普遍較高。如果沒有脂肪吸收障礙,膳食中提供的維生素E已基本能滿足正常的人體需要。如果將維生素E用於防病治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勿像補鈣一樣,各類產品一擁而上,以免對準媽媽和胎寶寶造成傷害。
孕37~40周適宜吃什麼
分娩時的食物,應該選擇能夠快速消化、吸收的高糖或澱粉類食物,以快速補充體力。不宜吃油膩、蛋白質過多、需花太久時間消化的食物。
蛋類可提高月子泌乳量
孕晚期蛋白質儲存不足,會導致準媽媽體力下降,產後可能出現恢複不良,乳汁稀少。準媽媽應根據孕晚期的需要,合理攝入蛋白質,注意儲備一定的量,以供產後的乳汁分泌。蛋類是最方便食用的蛋白質,準媽媽可有計劃地每天吃適量的蛋類,以保證蛋白質的攝入。蛋類中常吃的有雞蛋和鵪鶉蛋。雞蛋所含的營養成分全麵而均衡,含有蛋白質、脂肪、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它的營養幾乎完全可以被身體利用,被人們稱作“理想的營養庫”;鵪鶉蛋中氨基酸種類齊全,含量豐富,含有高質量的多種磷脂,而且鐵、維生素B2、維生素A的含量均比同等重量的雞蛋高出2倍左右,而膽固醇則較雞蛋低約1/3,準媽媽可搭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