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變得更加豐滿
現在,準媽媽的子宮已經猶如嬰兒的頭大小。下腹部明顯突出,此時可測得子宮底高度在恥骨聯合上緣15~18厘米處。乳房比以前更為膨脹和豐滿。這期間,準媽媽平均體重增加了10~12千克,其中一半是胎盤、羊水、胎寶寶的重量,另一半則是準媽媽的腰部增粗、乳房增大、血液增加所致。
腹部偶爾出現牽拉感
隨著胎寶寶慢慢增大,子宮兩邊的韌帶和骨盆也在生長變化以適應胎寶寶的成長,所以準媽媽偶爾會感覺到腹部的某一側有輕微的疼痛感。其實,準媽媽大可不必為此擔心,這是完全正常的。如果疼痛是連續的而不是偶爾的,準媽媽則最好去醫院檢查確診。
有時出現鼻出血
準媽媽在妊娠期間的血液循環大幅度增加,造成局部開放的毛細血管數量增多,壓力也相對增高,液體滲出增加,從而加重了局部黏膜尤其是鼻黏膜的水腫。在妊娠早期,僅有鼻腔幹燥和輕度鼻堵不適感。在中晚期,鼻腔黏膜極度幹燥,周圍組織及血管壁的韌性降低,脆性增高,常會出現鼻出血。若鼻出血量多,可用消毒藥棉填塞鼻腔內,外施冷敷即可止血。
胎寶寶的發育狀況
在這個時期,準媽媽最期待的胎動出現了,胎寶寶開始了和準媽媽的親密交流與互動。
胎寶寶可以分辨聲音了
在20周末,胎寶寶大小約為18~25厘米,體重約為160~300克,耳朵開始分辨聲音,尤其是對準媽媽的聲音特別敏感。因些,準媽媽可以為胎寶寶講故事,或給他放一些早教兒歌來進行胎教了。
神經係統裝備越來越齊全
從這個階段開始,胎寶寶的味覺、嗅覺、觸覺、視覺和聽覺會在大腦中專門的區域裏發育。神經元數量的增長速度開始減慢,但是神經元之間的相互連接開始增多。寶寶皮膚的腺體開始分泌一種黏稠的、白色的油脂狀物質,被稱為胎兒皮脂,這種皮脂有防水作用,就像水下作業時穿的防水服一樣。現在胎寶寶的裝備越來越齊全了。除了體表皮脂,體內另外一種脂肪狀的物質髓鞘也生長出來,髓鞘能夠將胎寶寶的神經包裹起來。它們對神經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從而使神經更加順暢和迅速地傳遞信息,保證動作的協調和靈活性。
出現胎動
在這個階段,胎寶寶也跟準媽媽一樣,有了規律性的睡眠和清醒時段。如果睡醒了,他會在媽媽肚子裏活動活動筋骨,一會兒伸伸小手,一會兒踢踢小腿。這時候準媽媽就會感到下腹部像有一條小魚在遊動,那是胎寶寶做運動時碰撞了子宮壁。這就是大家常說的胎動。通過胎動,準媽媽可以感受到胎寶寶的存在,並且可以監測胎寶寶的健康狀況。
孕17~20周必須的營養素
此時期,胎寶寶的生長發育明顯加快,對營養素的需要量也越來越多。準媽媽的胃口有所好轉,在增加飯量的同時,不要忘了補充一些寶寶必需的營養素。
DHA——對胎嬰兒智力和視力發育至關重要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稱腦黃金,是一種對人體非常重要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人的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構成成分,在人體大腦皮層中含量高達20%,有維持腦細胞膜完整性及促進腦發育、提高記憶力的作用;DHA還可以促進視網膜細胞發育,在視網膜中所占比例約50%,因此,準媽媽補充DHA至關重要。
對人群流行病學的研究還發現,體內DHA含量高的人的心理承受力較強、智力發育指數也高。準媽媽想補充DHA可以吃核桃仁、榛子仁等多種堅果,它們含有豐富的天然亞油酸和亞麻酸,人體攝入後,經肝髒處理能合成所需要的DHA。天然的DHA主要存在海洋魚類的體內。準媽媽可以適當增加海魚的攝入量。
碘——促進生長發育的“智力元素”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嚴重的碘缺乏會造成胎寶寶發育期大腦皮質中主管語言、聽覺和智力的部分不能得到完全分化和發育。寶寶出生後生長緩慢、反應遲鈍、頭大、舌外伸流涎,有的甚至聾啞或精神失常,成年後身高不足1.3米。此病名為“呆小症”,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準媽媽可通過適當食用海產品如海帶、紫菜、帶魚等來獲取碘。
溫馨提示
碘雖是智力元素,但過多食用並不能提高智力水平,反而有害。是否需要在膳食之外補碘,要聽取醫生的建議,切不可自行盲目補充。
孕17~20周適宜吃什麼
這個時期胎寶寶發育很快,大腦也在高速分化中,準媽媽可多吃一些含鈣和補腦的食物,如黃豆、牛奶、魚、蝦,另外可多吃些幹果類食物,如核桃、開心果和瓜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