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溫母陸氏家訓(1)(3 / 3)

【原文】

吾觀陶侃運甓習勞[2],乃知其母平日教育有本也[3]。……假如你念頭要做好兒子[4],須外麵實有一般孝順行徑[5];你念頭要做好秀才,須外麵實有一般勤苦行徑。

【注釋】

[1]陶母教子有本:一日,溫母陸氏問兒子,陶侃的母親高在何處?兒子作了回答。溫母批評了兒子的回答不對以後接著說:“吾觀陶侃運甓習勞,乃知其母平日教有本也。”

[2]陶侃:西晉時人,字士行,早孤貧。為縣吏,積功晉升荊州刺史。為權臣王敦所忌,調任廣州刺史。蘇峻叛晉,建康失守,侃帥軍殺蘇峻,都督八州軍事。侃在廣州時,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以勵誌勤力。甓(p佻):磚。

[3]本:根據和本原。

[4]念頭:心思;心中的打算。

[5]行徑:模樣;作為。

【譯文】

我看西晉人陶侃運磚習勞,就知道他的母親平日教子是有本原的。……假如你心中打算要做個好兒子,必須在外麵確實有一種孝順模樣和作為;假如你心中打算要做個好秀才,必須在外麵確實有一種勤勞吃苦的模樣和作為。

【評析】

從兒子的種種表現,就可以知道母親是否教子有方,是否教子有本。溫母陸氏這種認識和看法是頗有道理的。同樣,要做好兒子必須同“孝順”聯在一起,要做好讀書人必須同“勤苦”聯在一起。這種認識和看法也是正確的。

切不可貪圖錢財

【原文】

做人家[1],切弗貪富[2]。……假若八口之家,能勤能儉,得十口貲糧[3];六口之家,能勤能儉,得八口貲糧。便有二分餘剩,何等寬舒!何等康泰!

【注釋】

[1]人家:家庭。

[2]弗:不;不可。

[3]貲(z侃):同“資”。財貨。

【譯文】

作為一個家庭,千萬不可貪圖錢財。……如果是八口之家,能勤能儉,就可以得到十口之家的財貨和糧食;六口之家,能勤能儉,可以得到八口之家的財貨和糧食。這樣,便有兩分剩餘的,那將是何等寬舒,何等康泰呀!

【評析】

溫母陸氏在此篇中諄諄告誡兒子:作為一個家庭,“切弗貪富”;無論幾口之家,隻要能勤能儉,“便有兩分餘剩”。這些話雖然沒有很深的哲理,卻也能耐人尋思,發人深省。

家中出入款數應登記清楚

【原文】

懶記帳籍[1],亦是一病。奴仆因緣為奸[2],子孫猜疑成隙者[3],繇於此[4]。

【注釋】

[1]帳籍:登記出入款數的簿冊。

[2]因緣:機會;依據。

[3]猜疑:懷疑。隙:怨恨;紛爭。

[4]繇(y佗o):通“由”。可作“從”、“自”、“由”解。

【譯文】

懶得登記出入款數的簿冊,也是一大弊病。仆人們有幹壞事的機會,子孫們互相猜疑而結成怨恨和相互紛爭,都是由於這個弊病。

【評析】

在此篇中,溫母陸氏告誡兒子,對家中出入款數登記清楚,既可以防止奴仆們“因緣為奸”,又可以避免孫子猜疑成隙。溫母之訓,看起來似乎是日用恒言,但實際上字字從經驗閱曆中來。

家庭禮儀等級貴在簡要而安定

【原文】

家庭禮數[1],貴簡而安[2],不欲煩而勉[3]。富貴一層[4],繁鎖一層;繁瑣一分,疏闊一分[5]。

【注釋】

[1]禮數:禮儀的等級。

[2]簡:簡要。安:安定;穩定。

[3]煩:煩瑣;煩雜。勉:努力;盡力。

[4]一層:一級;一重。

[5]疏闊:疏遠。

【譯文】

家庭禮儀的等級,貴在簡要而安定,不必煩瑣而需大家盡力。富貴如果再上一級,禮數的龐雜煩瑣也必然跟著上了一級;禮數的龐雜煩瑣多了一分,那麼疏遠的程度也必然跟著多了一分。

【評析】

溫母陸氏總結曆史經驗,加上自己的經驗閱曆,諄諄告誡兒子:家庭的禮儀等級,貴在“簡要安”,貴在“不欲煩而勉”;愈富貴就愈煩瑣,愈煩瑣就愈疏遠。這些話,時至今日仍有其啟迪和借鑒意義。

切不可輕棄祖宗基業

【原文】

曾祖母告誡汝祖、汝父雲:人雖窮饑,切不可輕棄祖基[1]。祖基一失,便是落葉不得歸根之苦。吾寧日日減餐一頓,以守尺寸之土也[2]。……今各房基地[3],皆有變賣轉移,獨吾家無恙[4]。豈容易得到今日[5]?念之!念之[6]!

【注釋】

[1]祖基:祖宗基業。

[2]尺寸之土:比喻極狹小、極少量的土地。

[3]房:舊時指家族的分支。

[4]無恙:問候用語。無疾無憂;完好無損。

[5]豈:副詞。用於疑問和反詰,難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