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父母是兒女人生第一位老師,而做母親的由於在撫育兒女方麵具有獨特的本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因此人們往往受母親的影響最大最深。慈母的恩德,兒女終身難以忘懷。在中國曆史上,許多名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慈母的言傳身教,其事例是不少見的。

然而,傳統的封建禮教決定了廣大婦女地位的低下。她們幾乎沒有可能進入學堂接受文化教育,在封建社會無權參與社會,也無法接觸外邊的事務。所以,她們很少有人留下形諸文字的家訓方麵的著作;她們的家訓言論也很少得到人們的重視而長久保存下來。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經過多方查找,節錄選編了有關的慈母家訓(包括事例和直接家訓言語)方麵的內容,作為本書的主要部分。這些文字反映了曆代婦女的若幹傳統美德,尤其是近現代革命女性留下的家訓文字,反映了新女性的覺醒,具有積極意義,讀來更是感人。同時,也把幾位皇後“內訓”和“家訓”之類的文字收錄進去,加以編譯評析,供讀者評判。我們之所以收錄這類文字,主要是考慮到皇後具有國母的身份,她們的訓誡之詞既是針對自己兒女的,同時也適合於天下百姓。此外,本書還有約三分之一的內容是曆代家庭教育學家專給婦女寫的《女鑒》《女訓》《女誡》等文章中的文字。這類資料中原本有不少封建糟粕,我們這裏所節錄的一部分內容,一方麵可讓今天的讀者了解一下傳統女學的點滴麵貌及其對於女性的束縛,一方麵重點評析其優長劣短,引導人們批判地借鑒其有價值的東西。全書有的篇章內容本來就已經通俗易懂,所以未作翻譯;而有的篇章“訓主簡介”或“撰主簡介”因缺乏材料,故介紹從略。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日漸增多,不少父母為獨生子女教育問題感到頭痛,而望子成龍的心情又異常迫切,在對這一代沒有吃過苦但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緊跟時代暖流的獨生子女進行道德、前途、理想教育的過程中,很有必要借鑒吸取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某些成分來豐富獨生子女教育的內涵。我們認為,古人反複指出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四者缺一不可,主張將其有機結合的觀點是很有道理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言傳身教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父母親的一言一行對子女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很自然地伴生著新的社會問題。盡管社會問題多種多樣,但其最主要、最關鍵的是人的問題。這就是說,如何解決好人的問題,是一個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至關重要的問題。而在有關人的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則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值得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不少人誤以為青少年教育問題是學校的事情,而將家庭教育看成是無關輕重或者可有可無的。盡管現今男女平等,許多做母親的人成為知識女性,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但有的母親因自身工作忙很少顧及子女的教育問題;有的母親認為教育子女是學校的事情,隻關注子女學習成績,忽略對子女人格的培養和塑造;有的母親一味溺愛子女,不知道鳥兒要長大就需要出窩自食其力的必然性。如此等等,誠為導致現今青少年教育中出現問題的根源之一。鑒於這一客觀現實,重慶出版社決定再版《慈母家訓》。作為該書主編,我深為重慶出版社這一舉措所感動,在修訂增補該書的過程中,絲毫不敢懈怠。

由於時間倉促,加之我們學識有限,所以本書從內容的選取到文字的編譯、評析,都難免存在著錯誤,敬乞讀者批評指正。

成曉軍

2007年春節於惠州學院困知書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