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莊夢》的現實主義寫作探究
文學評論
作者:李夢媛
摘 要:《丁莊夢》延續了閻連科一貫關注中國底層民眾生活的主題,但不同於其“耙耬係列”甚至“瑤溝係列”的是,《丁莊夢》在超現實主義的基礎上更多得運用了大量的現實主義手法,紀實性地描寫河南艾滋病村現狀和農民的生活環境,從中飽含著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和憐憫,同時更不惜對其愚昧玩虐進行辛辣的諷刺和批判,力求深度地反思和叩問人性,這部作品可以說是鄉村中國文學世界的另類書寫。
關鍵詞:現實主義;寫實;人性
作者簡介:李夢媛(1991-),女,漢族,河南省駐馬店人,現當代文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2-0-01
《丁莊夢》發表於2006年,官方的介紹是“中國第一部抒寫艾滋病題材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發表之前閻連科連續出版了《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等多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們都共同歸屬於他的“文學後花園”——“耙耬世界”。在這些作品帶給作家巨大聲譽之後閻連科轉身深入河南農村“體驗”艾滋病人生活,隨後創作了《丁莊夢》。小說淡化了以往創作的超現實主義荒誕手法,弱化了激情的“狂歡”,當然盡管這些“超現實”因素在作品中還是有跡可循,但不得不承認,這部被作家稱之“以立功的心態”創作的小說,裏麵更多的讓我們看到了現實主義的寫實身影。
一
《丁莊夢》整體就是一個“夢”,甚至有點荒誕的“夢”。小說以“我”——丁莊最大血頭丁輝的兒子的視角來敘述,不同的是,“我”是一個十二歲那年就被村民毒死的死人,這種特殊的逝者視角很容易讓人想起方方的《風景》,同樣的視野敘述手法,開篇就預示了故事的苦難特征。在這部作品中,“我”的爺爺丁水陽是一名老教師,父親丁輝是丁莊采血站的站長。爺爺因自己曾“替政府組織大家到蔡縣去參觀,大家才開始賣血,得病”,也因為“全莊的熱病都因老大(丁輝)采血染上的”,帶著這種負罪感的他將全村得病的村民集中到學校生活治療以免感染他人。這樣學校就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病人麵對幽禁、麵臨死亡時所有的絕望、痛苦,在苦難中也有的些許情感慰藉和溫情,所以這些都在這個烏托邦世界裏一覽無餘。這有點類似於閻連科大部分作品中創建的“耙耬世界”,充滿了作家的理想主義情結。“我”的父親丁輝為了財富不顧大家的衛生安全瘋狂采血,最後導致了全村人的“複仇”,而爺爺更像是扮演一個“救贖者”的角色,為了給全村人一個交代,最後親手結束了兒子丁輝“上天堂”的夢。
作品中丁莊人想發家致富脫離貧困,這本身是無錯的,為了實現這一願望去賣自己的血,這也是正當的。但為什麼會遭此災禍,村民追溯到丁家,在這個層麵上,丁家確實是罪魁禍首,為了報複,村民選擇了投毒的方式。這種複仇的做法對比開篇中引用《舊約·創世紀》中的原罪意識更多地體現了作者對於人性的思考,猶太人認為人是有原罪的,所以對於苦難是承受的態度,而丁莊人則認同因果報應。作者通過這種暗含的對比表達對農民生活困苦和生命脆弱的同情憐憫、更有對於持有純粹二元思維的下層村民愚昧劣根性的諷刺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