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能夠接受帶玩具和別人一起玩後,父母可以建議孩子在教會了別人玩法後和小夥伴一起想一想有沒有其他的玩法。告訴孩子別人也許能發現更有趣的玩法。
讓孩子體驗故事中美好的情感,了解烏龜前後兩種不同的心情。
引導孩子幫助烏龜,想出讓烏龜不再寂寞、難過的辦法。
1.在孩子情緒較安靜的時候,媽媽可以生動地講述這個故事。
2.當講到“烏龜難過得睡著了 ”時,媽媽可以問孩子:“烏龜為什麼難過?你願意幫助它嗎?你想怎麼幫助它呢?。
3.等孩子說出他想出的辦法後,應及時地表揚孩子的愛心並繼續講完故事,並引導孩子關注烏龜前後兩種不同的心情。
4.請孩子想想自己的身邊還有誰最需要朋友,鼓勵孩子主動地去找他做朋友。
烏龜樹
一個小水塘邊靜悄悄的。隻有風吹過,隻有水蕩漾。這裏,住著一隻寂寞的烏龜。
烏龜多想有個朋友做伴啊!
等啊等啊,還是沒有人來到這裏。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烏龜背上落滿了泥土和灰塵,慢慢地還長出了綠綠的苔蘚……也許誰都忘了,
這裏還住著一隻寂寞的烏龜。
冬天到來的時候,烏龜難過地睡著了。
一粒種子從遠方吹來,嗬,多好的一塊毯子呀!種子悄悄地落在了烏龜的背上。
春天來了。“唧唧喳喳,唧唧喳喳”,怎麼回事?烏龜把頭從殼裏慢慢地探了出去一一哦!天哪,是小鳥!不止一隻,有兩隻,三隻……好多好多啊!
“你好!烏龜!”“謝謝你,烏龜。哈哈!原來我們把家安在你的身上啦!”“我們飛累了,剛巧你的背上有一棵樹!”小鳥們七嘴八舌地和烏龜打招呼。“一棵樹?”烏龜張大了嘴巴。
原來,落在烏龜背上的一粒種子,在春天悄悄地發了芽,還長出了許多葉子,一群路過的鳥兒就在烏龜背上的樹上安了家。
從此,烏龜有了一群熱鬧的鄰居,水塘不再寂寞了,烏龜也不再寂寞了。
倒在路邊的小樹
引導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
鼓勵孩子多關注身邊的人與事,產生樂於幫助別人的情感。
1.和孩子共同欣賞故事《倒在路邊的小樹》。
2.問問孩子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麼?如果你是小象,你想對小鹿、小貓說些什麼呢?通過提問,讓孩子懂得不能因為不是自己犯的錯誤就心安理得、不管不顧。在這個時候可能別人更需要自己的幫助。
3.和孩子討論看到別人犯錯時自己應該怎麼辦!
和孩子共同去看看院子裏或幼兒園裏有沒有花草樹木需要捉蟲、去黃葉,是不是需要移盆等,引導孩子學會主動關心。把孩子的思維、情感和行動從“不是我弄的,不關我的事”轉移到“它多可憐啊,快幫幫它吧”。
根據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鼓勵孩子,放手讓他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從而學會關心、愛護和幫助別人。當孩子的想法超出能力範圍時,父母不要嘲笑或打擊孩子,而要肯定他的想法很好、有愛心,但也要告訴孩子這樣做自己也有困難,能不能換個別的方法等。
倒在路邊的小樹
夜裏,大雨伴著狂風呼嘯,夾著電閃雷鳴。這樣的天氣真糟糕。
小貓躺在媽媽的懷裏,用手捂住眼睛。“媽媽,媽媽,我害怕”。
小鹿躲到爸爸身後,嚇得渾身發抖。“爸爸,爸爸,我害怕。”
小象鑽進被窩裏,把頭都蒙在裏麵。“我怕,我怕。”
“不怕,不怕。”
漸漸地風小了,雨停了。小貓、小鹿和小象也睡著了。
第二天一清早,小鳥就歡快地歌唱。呀,真是個好天氣!一道彩虹掛在天邊,真美啊。小貓、小鹿和小象一起出去玩。一棵小樹倒在了路中間!
“砰”。小貓被倒在地上的樹撞了一下。小貓翻了翻眼睛,說:“真討厭。”
“哎喲”。小鹿被倒在地上的樹姅了一下。小鹿撅起小嘴,說:“真討厭。”
這時,小象走過來扶起橫躺著的小樹。拿來鍬,在泥土裏挖了一個洞把小樹栽好,又拿來桶為小樹澆水。小樹笑了,對小象說:“你真好,謝謝你幫助我。”小象說:“沒關係。一定是昨晚的大風把你刮倒的。昨天晚上你不害怕嗎?真不知道你是怎麼過的。”小貓和小鹿聽了小象的話,再想想剛才自己說的話,真後悔啊他們倆也想為小樹做點什麼。小朋友,你能幫他們想想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