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分專家智慧篇(2 / 2)

在家中,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孩子積極效仿的榜樣。因此父母不僅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愛和關懷,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也要態度友善。隻有你先做到了尊敬長輩,孝敬老人,孩子才能向你學習;隻有你先真誠待人,樂於分享,孩子才能向你學習。當孩子看到媽媽為奶奶打水、幫奶奶洗腳的情景,他也會顫顫巍巍地幫媽媽端盆水來說聲:“媽媽,洗腳。”這不是電視,這就是生活。

要用遊戲鞏固孩子的情感和行為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也是最能促進身心全麵發展的活動形式。

遊戲中,孩子會將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創造性地反映出來。父母在遊戲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鞏固正確的言行,糾正不正確的言行,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和孩子一起玩“分蛋糕”的遊戲,告訴孩子今天是某某小動物的生日,它要請大家來吃蛋糕,可是遇到了難題,它不會分蛋糕,請孩子幫助它。小動物的數目可以逐漸增多,由易到難地讓孩子嚐試解決問題。不要忘記讓孩子邊想辦法分蛋糕,

邊說說這樣分的理由。父母可以對孩子分的結果給予評價,讓他體驗分享的快樂。再比如請孩子扮演“醫生”,父母或娃娃當“病人”,引導孩子主動關心“病人”,仔細認真地給“病人”看病,父母還可以建議孩子給“病人”送花、送飯等。

在遊戲中,孩子是樂意接受父母的指導、建議和評價的。父母應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玩遊戲、講故事,利用靈化了的動植物來激發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在得到別人幫助時能真誠地說聲“謝謝”;在發現別人有困難時,能熱情、真心誠意地問候一聲,表達自己的關心或幫助。

通過移情讓孩子自覺自願地進行愛與分享。

移情,就是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欣賞或理解別人的感情,替別人著想。幼兒年齡小,在他們眼裏,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物。因此父母要善於運用移情,引導孩子學會識別並感受他人的情緒、情感,並將自己置身於他人的處境,

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從而控製自己的消極行為並做出關愛、分享、謙讓等積極的行為’比如,孩子在撕書的時候你可以對他說:“你把書的衣服撕破了,他多難受啊。”孩子隨手摘下一朵花的時候,你可以對他說:“小花哭了,你把它摘下來,他會很疼的,還會想念那些花朋友的。”用這樣的方法來提醒孩子,比訓斥、責怪、打罵的效果要好得多,並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孩子的愛心。

有愛,才有責任感;有愛,才有使命感。一切良好的習慣和品德,

都是以良好的情感為動力的;缺少了愛和情感,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愛心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親愛的父母們,趕快行動起來,給孩子的心靈插上愛心與分享的翅膀,讓您的孩子成為一個會學習、會分享、會關心、會生活的全麵和諧發展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