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幫男孩跨越青春期障礙(5)(3 / 3)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不給孩子嚐試煙酒的機會。節假日或親朋好友相聚,可以讓孩子飲用飲料來保持家庭和諧快樂的氣氛,而不能遷就孩子對煙酒的要求。

(2)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如果父母整天吞雲吐霧、杯來盞往,很難想象孩子能不受影響。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應該從自己做起,不吸煙,少喝酒,作孩子的表率。

(3)注意教育方法。有不少家長,在孩子未出問題的時候,放任自流,一旦發現問題,或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或姑息遷就,放縱溺愛;或打罵交加,粗暴對待。這些都是極為錯誤的做法,特別是孩子出現煙酒行為後,切忌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應分析孩子產生這些行為的原因,然後針對原因講清道理,積極疏導。若是一味責罰,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嚴防孩子沾上毒品

目前,毒品問題正極大地威脅著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據統計,中國吸毒者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少年。

小明在幾個“哥們”的慫恿下,到迪廳蹦迪。在這裏,他看見幾個年紀相仿的男女在舞池中瘋狂地蹦跳。他們怎麼跳得如此不知疲倦?一個“哥們”看出小明的疑惑,偷偷拿出了一粒藥片說:“試著把這個吃了,保你比他們跳得還瘋狂。”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小明將藥片吃了下去,不一會兒,他就體味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虛幻感覺。當時他並不知道,這就是搖頭丸。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從最初吃一粒,發展到要吃七八粒。一粒搖頭丸最少幾十元錢,小明無力長期支付,便開始去偷、去搶,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被公安機關抓獲。

導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觀因素是青少年本身。盡管青少年吸毒的心理原因很多,而且因人而異,但仍存在一些普遍的規律:

(1)受好奇心驅動,上癮後不能自拔。青少年時期心身處在發育階段,喜歡獵奇、標新立異;再加上青少年缺乏足夠的自製力和分辨能力,對毒品的危害認識不足,當聽別人說起吸“白粉”後的“神奇”感受,覺得很好奇,就想親身體驗一下。結果上癮後就再也不能自拔了。

(2)精神空虛,尋求刺激,把吸毒作為一種時髦來追求。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心理趨向成熟的時期,也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這時期難免會出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有的青少年對之認識處理不當,心靈空虛,胡亂尋求寄托、刺激,甚至形成“有錢人都吸毒”,“吸毒是時髦”等錯誤觀念。如今市麵上不少新型毒品,不僅披上“漂亮的外衣”,而且有著“動聽”的名字。有的青少年把吸食冰毒、K粉、麻古、“藍精靈”等新型毒品當成時尚、潮流,必欲嚐試一下。

(3)由於逆反心理而吸毒。青少年正處於“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傾向於持批判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4)由於挫折心理而吸毒。在青少年發展時期,青少年常常會因為對人生的思索、對學業的擔憂、愛情的煩惱、社交的障礙而體驗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有的青少年意誌力薄弱,不夠冷靜和理智,在遇到挫折時,不是采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化壓力為動力,而是借助毒品逃避現實,依靠吸毒產生的瞬間的幻覺來暫時擺脫挫折心理。

麵對毒品的威脅,家有兒女的父母們可以從下麵幾個方麵來進行防範。

(1)讓孩子遠離煙酒。有人說,煙酒是吸毒的入門藥,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我國幾乎100%的海洛因吸毒者在嚐試毒品之前,均已形成吸煙或飲酒的嗜好。一般來說,從不嚐試煙酒的人,其吸毒的可能性比吸煙或者飲酒者要小得多。

(2)謹慎過濾自己的親朋。仔細察看自己周圍是否有吸毒的親戚朋友,如果有,那麼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遠離他們。

(3)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他們的心理耐受性和適應性。一個人自我認識的能力越強,就越是能夠對自我做出正確的評價,自我行為調節能力就越強,心理特征就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