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後王曉清開心地說,沒想到這是一舉數得,一開始隻是不想讓他看太多電視,後來卻教會他做菜,母子倆還因此變得很親近,讓爸爸都有點嫉妒。
但她也說,一開始的確有點困難,因為孩子想看電視,會排斥她的提議,但經過她的堅持及鼓勵讚美,兒子才慢慢接受。
她也建議每個父母都要花心思想一下,如果沒辦法陪小孩,又不想用電視當保姆,就該找事給他們做。當然,也別把電視當做處罰或獎賞工具,因為那將增添電視的價值與“神奇魅力”。
大人也要以身作則,關掉電視,花心思創造更多有趣的家庭活動。因為,如果不想讓孩子看電視,大人以身作則,和小孩溝通起來會更有用。
看電視不但會影響青少年的學習及心理健康,還會給青少年的身體帶來一些危害。
初二的小強近日放暑假獨自在家,幾乎整天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要不就是玩電腦。近日他發現自己眼睛充血、眼球幹澀,隻好讓媽媽帶自己去醫院就診。
醫學上把上述症狀稱為“眼幹燥症”。據介紹,長時間盯著熒屏會使人的眼球充血,出現眼球幹澀,同時還會使視網膜的感光功能失調,引起一定的視覺障礙。長時間看電視不僅會導致“眼幹燥症”,還可能產生以下“電視病”:
一是肥胖症。長時間看電視會減少人的體力消耗,造成皮下脂肪堆積,很多人看電視時會無限製地吃零食,使人在不知不覺中長胖。
二是電視孤獨症。據調查,3~7歲的兒童看電視時間過長,會變得孤獨,難以與人溝通。
三是麵部斑疹。電視光束會把電視表麵的電荷聚集的灰塵傳遞到人的臉上,如果清洗不及時,臉上便會生出斑疹。
四是腸胃病。邊看電視邊吃飯,經常會造成胃功能紊亂,易發腸胃疾病。
因此,父母可以這樣做:
(1)合理安排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合理安排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擴大孩子的信息量,並且可促進孩子思維的訓練,增加其知識、技能的儲備,有益於孩子的全麵發展。與孩子共同商量看電視的時間,並建立相應的獎懲製度,以培養孩子抗拒誘惑的自律能力。不要讓孩子連續幾個小時看電視,這對孩子身心健康均有不利影響。合理安排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不僅應留出足夠的學習時間,還應兼顧孩子其他形式的娛樂活動,尤其是各類體育鍛煉。
(2)為孩子選擇恰當的電視節目。為孩子選擇電視節目時應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認識水平與興趣愛好,同時應注意保證內容健康向上。絕不能對孩子收看的電視節目內容放任自流,而要進行嚴格把關,杜絕孩子受到不良影響。選擇電視節目時應和孩子商量,尊重孩子發表意見的權利,不要簡單地指責孩子幼稚、無聊,或一味強調孩子得按家長的意願選擇。選擇電視節目和電腦內容時應兼顧到娛樂性與教育性,既不可隻顧“好玩”,也不宜將其變成純粹的“變相學習”。根據孩子的成長,注意和孩子一起調整對電視節目、電視內容的選擇。
(3)及時地對孩子進行監控與指導。建立隨時監控的意識,如經常陪孩子一起看電視,經常和孩子交流或主動詢問孩子對電視節目的意見、看法,隨時了解孩子認識的變化。和孩子一起看電視,不僅可以理解孩子、密切親子關係,而且可以對孩子的疑惑及時進行指導,並把一些美好的觀念、品質直接言傳身教給孩子。當孩子在看電視方麵出現問題時,不要輕易指責或批評,應以引導和教育為主。幫助孩子分清節目中的好與壞、對與錯,鼓勵孩子在生活中以“好”孩子、“好”行為作為榜樣努力去做,而要摒棄那些“壞”孩子的做法和“壞”行為。
(4)不要讓電視成為孩子的“電子保姆”。父母不要因貪圖一時的輕鬆,放任孩子看電視。電視成為電子保姆,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和身體健康,而且容易形成孩子與人交往和適應社會的障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極為不利。父母應有意識地控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並積極發展孩子的其他健康情趣,以免孩子沉溺於電視世界中不能自拔。父母每天應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遊戲,和孩子聊天或一起活動。應鼓勵孩子走出家門、走出電視的天地,去參加體育活動、集體活動或和同伴一起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