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不打不罵給男孩成功個性(6)(3 / 3)

我們做了哪些危害環境的行為呢?

實例一:為了方便,小寶寶從一出生到3歲,使用了數不清的紙尿片。

實例二:媽媽是職業婦女,回到家為了減少家務的工作量,家裏大量使用一次即丟的免洗餐具,客人來也都使用。

實例三:因為抽取式衛生紙的方便性,取代了手帕、抹布的功能,小潔家幾乎做什麼都用了衛生紙,擦手、擦汗、擦桌子等,真是衛生紙的“最佳消費者”。

看了上述三個很平常的生活實例,好像在現代化的生活中,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因為我們幾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在不知不覺中都已經是過著這般方便、有效率的日子了,不是嗎?

人類文明進步的目標之一:方便、省時、省力,已讓我們嚐到了甜頭,可惜的是,後遺症卻是後代子孫為我們的方便付出慘痛的代價!為了全體人類的生活品質,環保教育已經是今日不做,明日會後悔的重要大事。

要想使孩子具有環保的意識,父母要經常性地進行教育。

(1)環保工作,就從日常生活做起。小琦今年三歲,媽媽是一個注重生活環保的人。小琦和媽媽上班、上學都是自己帶水壺和環保餐具,晚上一家人下班、放學回到家中,小琦和媽媽一起清洗餐具、水壺,媽媽常常和家人一起動手製作第二天的餐點、飲料。小琦家自製的飲料有酸梅湯、冬瓜茶、菊花茶、紅棗茶、桂圓茶等,這些好喝的健康飲料都是媽媽的傑作!

小孩的飲食習慣多是大人養成的,市麵上流行的碳酸飲料,速食店裏的炸雞、炸薯條,高熱量的漢堡、甜食、巧克力、糖果等食品(兒童食品),迎合孩子口味,大人又常以方便或小孩喜愛為理由,提供這類食品(兒童食品)給孩子,這樣輸掉了孩子的健康,可不劃算!速食、小吃都提供現代人吃的方便,但是動手製作健康、環保的食物,帶環保餐具,雖然對自己是不太方便,對環境卻是大有幫助。

(2)帶孩子參加生態保護團體的活動。帶領孩子,走入自然、享受自然、保護自然。讓世世代代的子孫都能有機會一覽地球的美麗風貌,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得到大自然的啟示與靈感;讓這片土地繼續美麗,充滿自然生機,這是我們這一代每個人嚴肅、不容推卸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我們的權利。

(3)帶領孩子參加資源回收的活動。環保工作最能達到效果的就是從自身的生活中做起,在親子互動中,教導孩子物盡其用、省吃儉用的美德,期許自己成為環保小尖兵的責任使命。

(4)簡單生活的消費觀念。①平常將居家整理得整齊有序,使家人在生活中可以方便地找到需要的東西。家人的起居作息不會受到雜物亂放的幹擾,又可減少因為找不到東西而亂買東西的浪費。孩子成長過程中,慢慢養成物品歸類的能力,從小養成收拾東西、物歸原位的好習慣,自然可以避免找不著東西的情形,不但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物盡其用。②孩子的玩具(或購買玩具)、用品太多時,家長可以製定“一進一出”的規定,並且盡量參加環保回收的活動,以物易物交換玩具(購買玩具),減少因占有欲望而造成的環保問題。③孩子畫畫、寫字紙張的使用,也以正、反兩麵節儉使用為原則。④減少購物時包裝的浪費,以自己帶購物袋為佳。⑤選擇較耐用的、本地出產的產品,避免交通燃料的浪費。⑥多用手帕、抹布,少用會造成濫伐樹林的衛生紙。

其實,環保離我們並不遙遠,很多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隻要能堅持從我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情做起,就一定能夠收到實效。

對於環保教育,孩子能接受多少,主要是在於生活中的發現和平常的習慣養成。從小培養一些良好的習慣和環保意識,平時父母多做解釋和提示,使孩子認識到所做的事情就是環境保護,讓他逐步領會,掌握環保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