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耐心教導,讓孩子正確評價自己。孩子出現驕傲自大的壞習慣往往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認為自己比誰都強,隻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拿自己的長處比他人的短處。因此,狂妄自大,大都以“自我為中心”,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作為父母應耐心地教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既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又看到自己的不足。
家長還需要規範孩子的行為,督促他們改正驕傲自大的壞毛病,告訴孩子在交友中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並加以訓練和指導,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他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2)表揚時感情流露要“濃淡”適度。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孩子稍微有點進步就欣喜若狂,讚不絕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長孩子的自滿情緒。正確的方法是:在表揚孩子時,高度重視感情的作用,盡量做到“濃淡”適度。有時對孩子輕輕的一個微笑,也許會起到許多讚美之詞難以起到的作用。家長應盡量少在外人麵前誇獎孩子,因為小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還很差,看到那麼多人肯定自己,會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自己真的多麼優秀,從而產生驕傲情緒。
(3)獎勵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其實,一般情況下,孩子隻要能得到口頭表揚,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過多的物質獎勵,有時會強化幼兒產生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進取的心態,要防止他們被誇獎聲和讚許的目光所包圍,或獲得過多的物質獎勵而產生畸形的滿足感,懶於進取和努力,從而削弱進取意識。
所以,家長要注意不能給孩子過多的物質獎勵,讓他們明白好條件是父母創造的,他其實和其他同學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家長要觀察孩子的心態和行為表現,發現苗頭及時教育,消除其驕傲自大的不良心態。
(4)以身作則,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樣,父母對孩子的示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應該成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樣,要謙虛友善,不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出驕傲情緒,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響。
讓孩子擁有一顆博愛寬容的心
孫靜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他—直是爸爸媽媽的驕傲。從小時候起,孫靜就會察言觀色,還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會看老師的眼色行事,深得老師的偏愛。上學以後,自學能力也非常強,學習成績好,而且他不用紙筆的速算能力在全校也是數一數二的。同時,孫靜又能歌善舞,學校的演出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諸多的長處使孫靜產生了一種優越感,而且這種優越感表現為——“我行,別人不行!”
孫靜雖然成績突出,並有那麼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但卻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心胸狹窄,他容不得別人比他強,受不了老師的一點兒批評。因此,他和同學的關係很緊張,有時也會跟老師鬧矛盾。上幼兒園時,他經常為了一些小事和小朋友發生矛盾。
有一次,他和一個小朋友爭吵起來,老師批評了他們。他覺得自己很委屈,回家又哭又鬧,逼著媽媽給他轉幼兒園。媽媽拗不過他,隻好給他換了一所幼兒園。上了學,孫靜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挺喜歡他,但他心胸狹窄的壞習慣還是沒有改。班上如果某個同學在哪方麵超過了他,他就會非常氣憤,想方設法打擊、報複或者誹謗人家,以發泄心中的不滿,同學們知道孫靜有這樣的毛病,所以都疏遠他。
孫靜也不能接受老師的批評。有一次,老師表揚了別的班幹部,而沒有表揚他。老師說他學習好,工作能力強,就是工作方法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同學關係有時會出現一點緊張,希望他能稍微改變一下。老師說得很委婉,也很誠懇,但心高氣傲的孫靜哪裏聽得進去。為了這件事,孫靜一連幾天吃不下飯,也不說話,他覺得太不公平了,老師怎麼能這樣對待自己呢?孫靜總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而生悶氣。
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越來越為兒子擔心,擔心兒子這樣的性格將來適應不了社會。
郭立文先生曾經說:孩子是從大人的嘴裏長起來的。其實孫靜這種心胸狹窄的性格不是天生的,媽媽對他的影響很大。孫靜的媽媽是一個能力極強的人,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自身的優越使她容不下一點兒反對的意見。在家裏,有時她做事不妥當,孫靜的爸爸給她指出來,她不但不會接受,還大發脾氣,耍性子,不吃飯。從小孫靜就從媽媽那裏學到,不管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絕對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
心胸狹窄的壞習慣在當今的獨生子女中相當普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顆寬容的心,與他人友好相處。但他們不當的教育方式卻經常使他們的願望難以實現。在當今家庭中,孩子就是一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整天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就是“小太陽”,他們的要求從不會被拒絕。長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觀念:“我”是最好的,誰都不如我。因此當孩子走出家門,麵對更廣闊的交際空間時,就難以接受別人比自己強的現實。另外,有的家長本身就愛斤斤計較、不能吃一點虧,這也會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