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對青少年的種種毒害,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憂慮:孩子沉迷於網絡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幫助他們?
網癮是一種心理疾病。一般來說,網癮患者與酒癮、毒癮患者一樣,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和社交恐懼症等心理障礙。
如果孩子具有以下的兩三種表現,就可以初步判定他對上網已經成癮:
吃過飯就直奔電腦,嚴重的甚至在吃飯時還在網絡上“廝殺”、“通關”;幹什麼都沒有興趣,但一提到上網就立刻興奮起來;經常把自己獨自關在電腦房,並且時間越來越長;沒有正當理由地經常晚回家,甚至夜不歸宿;一段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不上網,就會明顯變得焦躁不安,不可抑製地想上網;企圖縮短上網時間,但總以失敗告終;花大量時間搜尋、購買、下載、安裝新軟件;上網已經嚴重影響學習,影響與父母的關係和與同學、朋友的交往。
孩子為什麼容易上網成癮?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孩子普遍孤獨而且生活單調。中國的父母和學校把成績看得重如泰山,絕大多數孩子程度不同地有壓抑和挫敗感。無論成績如何,父母的永不知足讓孩子疲憊不堪,絲毫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也就容易出現上網成癮的情況。
與現實中的失敗和挫折相反,孩子在網絡上體會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成功:在網絡遊戲中,他們可以統率千軍萬馬指揮若定,可以以少勝多除暴安良,可以隨心所欲主宰別人的生死。
另外,對於內心孤獨的孩子,網絡可以成為他們尋求發泄和認同的原動力。
麵對孩子的上網癮,家長朋友們應該怎麼辦呢?
(1)和孩子一起上網。父母不要視網絡為洪水猛獸,而是要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網絡,並和孩子一起享受網絡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親自體會網絡,有利於父母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引導與幫助孩子。
(2)上網之初先立下規矩。小學生每天上網一般不應超過1小時,中學生不應超過兩小時;要學會選擇並欣賞健康網站;要保護自己和家庭,不能在網上留下家裏的電話,不能泄漏家庭隱私,不能把自己家的住址輕易告訴網友。
(3)把電腦放在家裏的“公共場所”。家中有中小學生的父母,可以把電腦放在家裏的“公共場所”,如客廳或公用的書房等,這是幫助孩子安全上網最簡單的方法。
(4)指導孩子上網聊天。網絡聊天的自由隨意和網絡語言特有的魅力,是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麵對網絡聊天,有的成人都無法自持,更何況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在自我節製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引導。可以讓孩子和網友製定一個明確的談話主題,選擇情趣相投的聊天對象,還可以指導孩子用外語聊天,在輕鬆的氛圍中提高外語水平。
(5)與孩子一起參與專家聊天室。現在很多網站都會有計劃地邀請專家、學者或知名人士坐客聊天室,這種聊天一般都會就某個領域的某個話題深入交流,既解決問題,又增長見識。父母不能不加分析地把網絡聊天一概斥為無聊和浪費,而是應因勢利導,將網絡這種現代科技應用在現代理念、良好品行的培養上。
(6)戒除網癮有過程。對於孩子的網癮,父母可以巧妙運用遞減法。比如,從原來每天上網6小時改為5小時,再改為4小時,逐步減到每天1~2個小時,慢慢恢複到正常狀態。不能急於求成,打算一刀下去斬草除根,要在循序漸進中收到成效。
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應用其利而避其弊,積極引導孩子科學理智地使用網絡,成為網絡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