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坎坷,應該讓孩子及早明白這樣的道理。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會減少孩子自閉抑鬱的概率。
(4)注重孩子情商的培養。情商即社會適應的綜合能力。一個孩子僅僅學習成績優秀是不夠的,還須懂得接受別人並讓別人接受自己,這也是愛的基本含義。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時,要教導孩子形成好的性情。
(5)讓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華。心理學家說:“如果孩子有某個方麵的特長,就一定要給他機會展示他在這方麵的才華,這對他的交友很重要。”比如,你的孩子很擅長打籃球,就可以讓他在籃球場上展示自己的天賦;孩子唱歌好聽,就要鼓勵孩子去參加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等,不能因為怕影響孩子學習而限製孩子的特長發展。
(6)引導孩子正確地交朋友。父母往往會有一些交友的習慣,所以也特別希望孩子也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交朋友,一意孤行,到最後就隻能和孩子吵架。可能父母是出於好心,害怕孩子從朋友身上學一些壞習慣,但是在和孩子提出來的時候,一定要持“軟”態度。聽一聽孩子說的,看看有沒有一些道理。比如問問孩子在這個朋友身上學到的東西,是不是有父母看不到的益處。
(7)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朋友。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別強,可能父母說的一些建議都是對的,但是如果你想要孩子接受的話,一定要講究一些技巧和方法,直截了當地阻攔是不行的。
當他有了新的朋友,一般會願意和家長聊天,比如“我今天新認識了一個朋友”,“他哪方麵比較強,但是哪方麵就比較討厭”等等。這時候家長就要抓住機會,幫他來分析,幫他去了解這些。父母也可以附和孩子,在你的同事裏也有這樣的一些人,你是怎麼對待那位同事的,或者大家是怎麼對待他的。
調整孩子的依賴心理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隻能靠自己。因為父母會老,朋友會散,而“自己”卻始終不會遠離。歌德也曾說過:誰要是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他就永遠是一個奴隸。或者你還可以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所以要有殼的保護!”
小蝸牛:“為什麼毛毛蟲和蚯蚓不需要殼呢?”
媽媽:“因為毛毛蟲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蚯蚓會鑽土,大地會保護他。”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沒人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可見,自己的困境隻有依靠自己走出,自己的良機和快樂,隻有靠自己去發現和把握。一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該是“知己”了,隻有“知己”才能夠把握自己的人生。
人應該是獨立的。獨立行走,使人脫離了動物界而成為萬物之靈。當孩子跨進青春之門的時候,就開始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但對別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戀常常困惑著他們。依賴,是心理“斷乳期”的最大障礙。隨著身心的發展,青少年一方麵比以前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麵卻擔負起比以前更多的責任。麵對這些責任,有些人感到膽怯,無法跨越依賴別人的心理障礙。他們容易失去自我,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不動腦筋,易產生從眾心理。依賴別人,意味著放棄對自我的主宰,這樣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
依賴心理主要表現為缺乏信心,放棄了對自己大腦的支配權。往往表現出沒有主見,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甘願置身於從屬地位;總認為個人難以獨立,時常祈求他人的幫助,處事優柔寡斷,遇事希望父母或師長為自己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