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經常會對男孩頤指氣使,以此來規範男孩的言行和習慣,可是這種空洞的說教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實際上,父母的言行舉止,男孩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父母良好的行為規範會讓男孩心生崇敬,並且會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做到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男孩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父母對男孩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的,盡管經常給男孩講道理,但其行為卻會對男孩產生更深的影響。
如果父母對待他人友好和善,男孩也會善待他人;如果父母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男孩也同樣會冷漠高傲、目中無人。如果父母找理由推掉不願參加的約會,或者因為不想接電話而讓男孩告訴對方自己不在家時,就會給男孩的心中留下父母愛撒謊的印象,受到這種不良影響的男孩漸漸地就學會了騙別人。如果父母對順手牽羊的事不以為然的話,那麼男孩也會覺得偷竊不是錯事。如果父母在孩子麵前難露笑臉或漠不關心,那麼男孩也會缺少愛心,冷漠待人。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要比父母說什麼樣的話更有力量。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樣,男孩就會誠實;父母用愛環繞著他,男孩就會去愛;父母善於諒解,男孩就會寬容;父母對體育顯示出興趣,男孩就會在綠茵場叱吒風雲;父母用微笑和閃爍的眼睛對待生活,男孩就會懂得幽默;父母感謝生活的祝願,男孩就會對生活滿懷欣慰;父母表示出友好,男孩就會變得和善;父母的言辭充滿進取的意誌,男孩就會振奮他人;父母勇敢地麵對挫折、失敗和不幸,男孩就能學會頑強地去生活;父母的人生肯定了其對於生命長久而深沉的信念,男孩將不再迷惘;父母用真善美維護著男孩,男孩將會發現生存的真諦;父母的行為像個英雄,男孩就會成為勇士。
此外,父母在對男孩的教育中,在深化男孩道德行為的同時,既要關注行為結果,又要關注行為過程的合理性和適當性,給男孩營造一個誠信、激勵、樂觀向上的好環境,以確保他在生活中不至於偏離社會軌道。
所以,男孩的父母應該認識到,父母在男孩的眼裏就是模範和表率,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男孩。身為父母應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無形之中,這些會深深地影響男孩的言行,促進男孩的求知欲,使男孩在耳濡目染中養成刻苦鑽研、執著追求的優良品質。
父母要拿捏好愛男孩的“分寸”
父母自然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要拿捏好愛孩子的分寸。總是處於父母的嬌慣下的男孩,不好好學習不說,還會時常逃學。老師一說他,他會橫加頂撞。男孩的壞習慣一旦形成,想要糾正談何容易!
一般來說,剛出生的男孩有理由得到格外多的關懷,比如吃喝拉撒、父母的懷抱、沒有病痛等。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會越來越摸透父母的習慣和脾氣,會用撒嬌或哭鬧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願望。比如,男孩一哭鬧,父母就會馬上跑過來噓寒問暖。也就從這時開始,父母就已經從養育轉為溺愛了。很多年輕父母一遇到孩子哭鬧就慌忙抱起來哄,即使是在半夜裏,也絲毫不敢怠慢;或者每過幾分鍾就跑去照顧男孩、陪他做遊戲,等等。長此以往,男孩就會習慣了在家裏享受的這種優待,稍一不滿意就大哭大鬧,任性撒嬌。而父母在無奈中也習慣了對男孩百依百順。
現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易寵溺自己的男孩。產生這一現象的一個很自然的原因就是,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隻有一個男孩,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把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男孩身上,並很自然地認為,反正隻有這麼一個男孩,就應該對他好。
有些父母因為自己小時候被父母管教得特別嚴厲或者生活不是很富裕,所以當他們自己有了男孩的時候,往往會走入另一個極端,對男孩完全放任自由,予取予求,並認為自家男孩的生活比自己小時候好是理所當然的。
有一些父母出於工作等原因,不能經常陪伴男孩,常覺得愧疚。於是,他們便常常無止境地為男孩購買貴重的玩具,滿足他的任何要求,以此來彌補他們無法經常陪伴男孩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