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嬰兒的啼哭
啼哭,是新生兒表達要求和反映外界影響的主要方式之一,如在饑餓、口渴、冷熱、尿布包裹緊了、濕了或不舒服時都會哭,身體某處有疼痛也會哭,另外,消化不良同樣會哭。所以,當聽到孩子啼哭時,應仔細尋找原因。
新生兒出生後,逐漸適應外界各種生活條件,養成不同的生活習慣,當未能滿足他的需要時,或改變了已往的習慣時,他就會用哭的形式表達出來。由此可見,當聽到新生兒哭時,需認真辨別,究竟哪些是生理性的,哪些屬於病理性的,不可忽視,也不要過於緊張,要善於發現並加以鑒別,不要一哭就給奶吃。如果找不出任何原因,不一定去抱他、搖他,嬰兒啼哭能使全身運動,並能幫助肺部發育。
注意嬰兒口腔清潔
初生兒的口腔黏膜非常嫩薄,極易被弄破感染,故要注意保護。方法是:在喂奶前,母親要先洗手,並用溫開水或3%硼酸水浸濕的小毛巾將奶頭擦淨;在嬰兒吃奶後,應往孩子口腔裏滴一些水,衝洗一下殘留在口腔裏的奶汁。千萬不能相信迷信,即用白粗布或黑粗布蘸小米擦什麼“馬牙、“螳螂子”,弄得嬰兒滿口流血,痛苦不堪,嚴重時還能危及孩子的生命。
注意嬰兒的呼吸
正常的新生兒出生後,馬上開始呼吸,其呼吸主要依靠橫膈肌的升降運動(即以腹式呼吸為主)。由於新生兒胸部肋間肌發育較弱,因此新生兒包裹和蓋被不可太緊,否則會影響其呼吸運動。此外,新生兒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對呼吸的調節也不好,所以新生兒的呼吸表淺而不規則,尤其出生頭兩周,呼吸頻率波動大,每分鍾40~80次,這都屬於正常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不要給孩子蓋得太厚,不要讓被子蓋住其口鼻,以免影響呼吸,並要注意使其口中的黏液吐出,如果發現孩子麵色一陣發紫,一陣發白,一陣又恢複正常,則要立即請醫生檢查。
更換嬰兒尿布的方法
新生兒的尿布宜選用質軟、耐洗、易於及吸水性強的棉布,最好用幹淨柔軟的舊布改做,尿布不宜過寬、過厚。新生兒出生後第二周開始,一晝夜排尿20次左右,排尿時都要高聲啼哭,此刻須給孩子換尿布。平時將尿布疊成4層三角形及八層長條形備用;每次用長條形及三角形各一塊,用三角形尿布係在腰臍部,用長條形尿布兜住陰部及肛門,在兩層尿布外加一層質地柔軟的塑料布,衣服下擺放在塑料布之外。換尿布前,先用溫熱水輕輕擦洗尿濕部位,然後再按以上方法換上清潔的尿布。
無論大小便後,濕的尿布都應及時撤換清洗,用肥皂洗的尿布要用清水多涮幾次,去掉肥皂沫。最好不用洗衣粉洗尿布。可用開水燙洗,然後放在陽光下曬幹;在喂奶、喂水及進行其他護理時,都應該檢查尿布,防止臀部皮膚發生“紅屁股”與“尿布疹”。
小兒要慎用外用藥
小兒的皮膚嬌嫩,角質層發育差,血管豐富,故局部塗藥或用藥水洗澡時有極強的吸收和滲透能力。因此,在小兒使用外用藥物時,為避免導致皮膚損傷和吸收中毒,應該注意下列幾點:
(1)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1個月以內),切忌使用有膠布、氧化鋅軟膏以及中醫的膏藥之類的軟膏劑敷貼在皮膚上,否則容易引起接觸性皮炎。
(2)小兒患皮膚病或進行皮膚消毒時,一般不宜使用刺激性很強的藥物,如水楊酸、碘酒等,以免使皮膚發生水泡、脫皮或腐蝕。如必須使用,應從低濃度開始,若出現刺激症狀,應立即停藥或改用緩和的藥物治療。
(3)局部塗藥麵積不可過大,濃度不宜太高。例如硼酸,一般用於小麵積濕敷,毒性不大,但如果用於大麵積皮膚病,則可通過創麵吸收發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循環衰竭與休克而死亡。嬰幼兒(3歲以內)對滴鼻淨(茶唑啉)極為敏感,臨床醫生有時疏忽,用1%滴鼻淨給嬰幼兒治療鼻炎而引起中毒症狀。小兒隻能使用0.05%的淡液滴鼻淨。新生兒應該不用。此外,酒精用之不當也會造成吸收中毒,如小兒高燒用大量酒精擦浴,可引起昏迷。呼吸困難;皮質激素軟膏大麵積外用能引起全身水腫等。
母親的吻對小兒並非有益
曾幾何時,“媽媽的吻,甜蜜的吻”唱遍了城鄉,小孩子喜歡,青壯年也喜歡。的確,媽媽的吻甜蜜無比,小孩子有了媽媽的吻,心理、生理更康健;青壯年想起了媽媽的吻,又平添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可是,您可知道:媽媽的吻也有忌。
親吻孩子,是媽媽的嘴唇與孩子臉蛋甚至是嘴唇的接觸,這樣,媽媽口腔中的唾液及呼出的氣體就不可避免地被孩子所接受。孩子的免疫係統稚嫩,抗菌能力較弱,如果媽媽有呼吸、腸道及口腔係統的疾患,就極容易通過親吻把這些病傳給孩子,這樣就使本來的愛意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