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萵筍250克,海蜇皮150克,芝麻醬30克,調料適量。
【做法】萵筍去皮,切細絲,鹽漬20分鍾,擠出水分,海蜇皮洗淨切絲,用涼水淋衝瀝水;二者相合,調入芝麻醬,香油,糖,鹽,味精拌勻,餐食。
功能利尿通乳補虛,適用於婦女產後小便不利,乳汁不足等症。
3.驗方治療:
蘇葉,枳殼,木通,陳皮各6克,水煎服,對尿閉有效。
當歸、乳香、沒藥、人參各5克,共研極細末,每服1克,2~3次。
此外,每日宜作肛提肌運動,增強膀胱張力,排尿困難者可用熱水熏洗外陰,用溫開水衝洗尿道口或按摩膀胱,誘導排尿,注意休息,多食營養之品。
產後大便難宜采取哪些保健治療措施
此指產後大便艱澀或數日不解,或糞便於硬,燥結難出者;主要病因為血虛腸燥,陰虛火盛或氣虛血弓。治療方法如下:
1.用中藥治療:若為血虛腸燥所致便秘,主要症狀為產後大便幹燥,數日不解,解時艱澀難下,肌膚不涸,舌淡,脈細弱,治宜養血瀾腸,方用四物湯,藥用:當歸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火麻仁1克。
若為陰虛火盛所致便秘,主要症狀為產後便幹,數日不行,口幹口渴,胸滿腹脹,舌紅苔黃,脈細數,治宜涸燥通便,兼清內熱,方用麻仁丸,藥用:火麻仁10克,枳殼9克,人參3克,大黃3克,蜂蜜30克,水煎服,每次10克,日2~3次。
若為氣虛血虧所致的便秘,主要症狀為產後大便艱難,臨廁努則無力,便出量小不堅,氣短,自汗,頭暈目眩,脈大而虛,宜補氣養血通便,用聖愈湯,藥用:生地、熟地、川芎、人參各9克,當歸、黃芪各1.5克。
2.藥膳調理:
柏子仁荼
【用料】炒柏子仁15克。
【做法】將柏子仁炒香,輕輕搗破,開水衝泡,代茶服。
【功效】消食,潤腸,適用於產後的腸燥便秘症。
有些藥膳茶飲治療婦女產後便秘很有效,主要如下:
蘿卜陳皮飲:蘿卜片(生津順氣)、陳皮(健胃理氣)各適量,沸水泡半小時。治氣滯便秘、神經官能症便秘。肝炎便秘等。
決明飲:草決明(打碎)35克,沸水泡10分鍾。因草決明含油脂,潤腸通便不傷正氣。治習慣性便秘。
桑冰飲:葚子40克(性寒生津),冰糖10克(性甘滋潤),沸水泡15分鍾。治腸道津液不足之便秘,如低熱耗津,大便於燥難解,或身體消瘦律虧便秘。
首烏當歸飲:生首烏30克(性平滋陰補血)、全當歸25克(活血潤腸),沸水泡20分鍾。活血虧便秘,即婦女產後便秘、經水過多便秘、年老血虧、術後血虧便秘。
四仁飲:杏仁(肅降肺氣,通理大腸)、鬱李仁、桃仁、火麻仁各等分,打碎泡10分鍾。因均含油脂,潤腸通便。治一貫大便幹結(如羊糞狀便秘)。必須常服。
石膏葙子飲:生石膏35克(性寒清熱瀉火)、青葙子25克(滋陰生津)打碎,沸水泡20分鍾。治高熱便秘。
丹參飲:紫丹參30克(活血通便)、廣佛手10克(疏肝理氣),冰糖10克沸水泡15分鍾。治肝氣鬱結、氣滯血瘀便秘,如高血壓、冠心病。女性情誌鬱結、便秘等。
3.驗方治療:當歸、肉蓯蓉各10克,大黃2克加水煮沸15分鍾,濾出藥液,再加水煎20分鍾,去渣兩煎混合服用。
此外,宜注意產後24小時即要活動,以促進胃腸蠕動;注意飲食,忌辛辣香燥之品,適當增加蔬菜,以菠菜為主,還要預防產後失血或過汗。
產後身痛宜采取哪些治療保健措施
此指在產褥期,產婦出現肢體關節酸疼、麻木、重搐、腫脹等症。主要病因有血虛、腎虛、風寒濕、血瘀等,治療方法如下:
1.中藥治療:若為血虛所致的產後身痛,主要症狀為產後出血過多,遍身關節疼痛,肢體酸楚、麻木,頭暈心悸,脈細弱,治宜養血蓄氣,溫經遍絡,方用黃芪桂校五物湯,藥用:黃芪12克,白芍4克,桂枝9克,生薑12克,紅棗4枚。
若為腎虛所致的產後身痛,主要症狀為產後腰背疼痛,腰腿乏力,足跟痛,眼睛暗黑,頭暈耳鳴,舌質淡黯,脈沉細,宜補腎強腰,養血祛風壯筋骨,方用養榮壯腎湯,藥用:當歸10克,川芎6克,羌活9克,肉桂6克,防風6克,杜仲9克,川斷9克,桑寄生9克,生薑3片。
若為風寒濕侵襲所致的產後身痛,主要症狀為:不慎感受風寒濕邪,周身關節疼痛,屈伸不利,或痛無定處或疼痛劇烈,或肢體腫脹,麻木重著,步履艱難,脈細緩,治宜養血祛風,散寒除濕,方用獨活寄生湯,藥用:獨活9克,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幹地黃各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