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剖宮產,是指在小腹部做一條長10厘米的切口,打開腹腔,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然後層層縫合。由於此手術創麵大,又與藏有細菌的陰道相通連,所以手術後容易導致很多並發症和後遺症。其中,常見的並發症有感染子宮出血、尿瀦留。嚴重的並發症有羊水栓塞、肺栓塞,後者可致產後猝死。遠期後遺症有:慢性輸卵管炎及由此導致的異位妊娠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為了預防這些並發症,必須加強剖宮產後的自我保健,方法如下:
(1)要常補液,防止血液濃縮而形成血栓。由於孕婦在產期內消耗多,進食少,血液濃縮,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狀,易形成血栓,誘發肺栓塞,導致猝死,故術後3天要常輸液,補充水分,糾正脫水狀態。此外,術後6小時可進食些燉蛋、蛋花湯、藕粉等流質。術後第二天多正常排氣,可吃粥、鯽魚湯等半流質。在所輸液體中,應含葡萄糖、抗生素,以防感染、發熱,促進傷口愈合。切不可因怕痛、厭煩而拒絕或要求減量。
(2)要采用上肢靜脈輸液。原因是所補液體中的葡萄糖和某些藥物可刺激靜脈壁誘發血栓形成,下肢靜脈一旦損傷、發炎,更容易促使血栓形成。所以,產後要通過上肢補液,產婦不能為了方便而要求在下肢輸液。
(3)要早活動。早活動的好處是預防腸黏連、血栓形成、肺栓塞猝死等,故在麻醉感消失後,四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動作,術後6小時就可起床活動,以促進血液流動,防止血栓形成。腸段的活動可預防腸黏連。
(4)不可忽視陰道流血。由於剖宮產時子宮流血較多,故產婦的家屬應不時看一下產婦陰道流血量,如遠超過月經量,就要讓醫生采取止血措施。
(5)要防腹部傷口裂開。原因是當咳嗽、惡心嘔吐時,會使腹部縫線斷裂,故宜壓住傷口兩側,防止縫線斷裂。
(6)宜及時排尿。在導尿管拔除後3~4小時,產婦就應及時排尿,倘若臥床解不出,即應起床去廁所,再不行,就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排尿。
(7)不要忘記測體溫。即使出院回家,一周內也要每天下午測體溫1次,便於及早發現低熱。不要等到高熱再去就醫,那時治療不但麻煩,且易轉為慢性輸卵管炎而繼發不孕或異位妊娠。
(8)要注意產後晚期出血。產褥後期若產婦在家惡露明顯增多,如月經樣,就要立即就醫。因為剖宮產子宮有傷口,較易造成致死性大出血。
(9)要注意經期傷口處疼痛。原因是剖宮產子宮的傷口部位,常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其症狀主要是經期傷口處持續脹痛,後期可出現腹部腫塊,此時應早去醫院就診。
(10)要盡早采取避孕措施。性生活一般於產後42天,即惡露完全幹淨後,再過3天方可開始,初期宜用避孕套。產後3個月去原手術醫院放宮內節育器,因為剖宮產後一旦受孕做人工流產時,就可危及生命。
6.關於產後多汗的保健
一些產婦和家屬皆認為產後多汗是身體虛弱的表現,於是便給產婦大吃補品。殊不知,並不解決問題。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是懷孕以後,體內血容量增加,這就使得大量的水分在孕婦體內積聚。但分娩以後,產婦的新陳代謝活動和內分泌活動顯著降低,機體也不再需要如此多的循環血量了,積聚的水分就顯得多餘,必須排出體外,才能減輕心髒負擔,有利於產後機體的全麵康複。
人體排泄水分的途徑有三條:一條是經泌尿係統從尿液中排出;一條是通過呼吸,從呼出的氣體中以水蒸氣的形式帶走水分;第三條途徑是通過皮膚以出汗的方式排出體外。所以,產婦在產期不僅尿量增多,而且,支配汗腺活動的交感神經興奮性也占優勢,汗腺的分泌活動增強,這就使得產婦無論是在冬天還是在春秋季節,皆是全身汗涔涔的。由此可見,這是機體在產後進行自我調節的結果,並非是身體虛弱,也不是什麼病態,屬於生理現象,不是病,常在數日內自行好轉,不必擔心。但需注意的是,在出汗時,由於毛孔張開,易受風寒,所以要防止受風、著涼,且在出汗時,要隨時把汗擦幹,汗液浸濕的衣服要及時更換,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倘若出汗過多,長久不消失,多是產婦體虛的表現,那就要積極治療。可用黃芪20克,白術15克,防風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在服藥的同時,也要加強營養並且避免過度勞累。
三產防病
產褥期,母體各係統的解剖和生理變化很大,機體抵抗力也大為降低,尤其是子宮內壁在胎盤出後尚留有巨大的創麵,極易感染疾病,加之產婦還要辛勤哺育嬰兒,因此,產婦在產褥期必須加強防病保健。
(1)要防手關節痛。原因是孕婦在分娩後,體內激素會發生變化,其結果會導致關節囊及其附近的韌帶出現張力下降引起關節鬆弛,此時若過多從事家務勞動,或過多抱孩子,接觸冷水,就會使關節、肌健、韌帶負擔過重,引起手關節病,且經久不愈。防止手關節痛的方法是:在產褥期,產婦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多做家務,要減少手指和手腕的負擔,少抱孩子,避免過早接觸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