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孕期保養與保健(13)(2 / 3)

由上可知,此種難產的避免,關鍵是糾正宮縮異常,主要是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乏力的原因有兩點:

子宮因素:如先天子宮發育不良,雙子宮、雙角子宮等子宮畸形,因子宮肌層發育不良而影響收縮,此外,多胎、羊水過多時,子宮過度臌脹,因為胎兒的先露部不能很好地入骨盆壓迫子宮下段和子宮頸部,也可繼發引起宮縮異常。

精神因素:對分娩有恐懼心理,臨產後一有宮縮就精神緊張異常,覺得疼痛難受,大聲喊叫,並拒絕進食喝水,這種因精神因素所致宮縮乏力,可通過耐心的思想工作而糾正。

胎兒發育異常所致難產宜采取什麼方法

所謂胎兒發育異常,主要包括胎兒過度發育及胎兒畸形,皆可以引起難產,如巨大兒可以引起難產,巨大兒可引起相對性頭盆不稱,不能順利通過產道造成難產。由此可見,胎兒過度發育,長得過大並不是好事。一般說,胎兒體重超過4000克稱為巨大兒,因胎兒過大,相對性頭盆不稱的機會增加,難產的發生率也就高了,此外,滯產(指產程超過24小時的),產後出血,宮頸,陰道裂傷,手術產率都增高;對胎兒則常可發生窒息,顱內出血,鎖骨骨折,臂叢神經麻痹等產傷。所以,胎兒不是長得越大越好,標準胎兒體重一般在3000~3500克左右。那麼,什麼樣的孕婦又易懷巨大兒呢?

(1)在妊娠時營養過度;

(2)與遺傳因素有關,凡雙親身材高大魁偉的;

(3)與孕婦胎次增加有關;

(4)與過期妊娠有關;

(5)有糖尿病的孕婦。

此外,胎兒發育異常所致難產還包括胎兒畸形,如腦積水、聯體胎。胎兒腫瘤等,即因胎兒某一部位體積增大也可導致難產。

骨盆狹窄所致難產宜采取什麼方法

此指骨盆狹窄,使胎兒不易從骨盆通過,從而造成難產。狹窄可以是整個骨盆變小,也可以發生在骨盆上、中、下各個部位,在胎頭進入骨盆處的上口狹窄,稱為入口狹窄,可使胎頭遲遲不能進入骨盆;若狹窄發生在骨盆中段,盡管胎頭可能進入骨盆,但是不能像正常分娩那樣在骨盆中發生一定的胎頭旋轉,可發生頭位難產;若骨盆下口狹窄,因出口太小,不能娩出。

多數骨盆狹窄可在產前發現,有時骨盆雖然偏小,但胎兒亦很小,若宮縮很好,最後順利分娩,若骨盆狹窄程度較重,或骨盆畸形,產道變形很明顯,就要選擇剖宮手術。

正常分娩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所謂分娩,就是人們常說的生孩子,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具體地說是指胎兒發育成熟或接近成熟時,胎兒及其附屬物(羊水、胎膜、胎盤等)排出母體的過程。

能否正常分娩,即產婦腹中的胎兒順利出世,這裏有三個決定因素,即產道、產力和胎兒,若三者均為正常,並可相互協調,胎兒即可順利娩出,否則會出現難產。

所謂產道,是指胎兒分娩的必經之路,由骨產道和軟產道組成,其中骨產道,就是骨盆,軟產道則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骨盆下軟組織構成,在妊娠晚期耐,由於體內激素變化,產道的各組成部分會產生相應的伸展擴張,為胎兒順利通過做好準備。

所謂產力,是指擠出胎兒的力量,因為並不是胎兒自己鑽出產道的,而是需要一種力量把他擠出來。產力包括子宮收縮力、腹肌膈肌收縮力和肛提肌收縮力。

子宮收縮力:即宮縮,指子宮體部平滑肌的收縮,是陣發性的,收縮與間隙反複交替,不隨產婦的意誌控製,它在分娩中的作用至關重要,隻有通過有效的宮縮,才能使胎兒不斷地沿產道下降來完成分娩。

腹肌膈肌收縮力:此為重要的輔助收縮力,但是它們是在宮頸完全擴張後,也就是俗話說“骨縫開全”時才起作用。

肛提肌收縮力:此指輔助腹肌膈肌收縮之力,可增加腹腔壓力。壓迫胎兒向產道出口方向下降,以順利完成分娩的全過程。

胎兒在分娩中的作用,亦很重要,原因是產道是一個圓桶形管道,其內容積對胎兒通過並不寬裕。胎兒的胎經、胎兒的姿勢皆可影響正常分娩,在正常情況下的枕前位,即胎頭縮屈,胎兒麵部向著媽媽的後麵,枕骨向著前方時可以順利娩出,而其他胎先露和方位可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難產。

當然影響分娩的因素還不隻這些,要做到胎兒安全降落在人間,必須加強產時的保健。

臨產前有哪些跡象

盡管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有不少產婦享受到了住院待產的種種便利,但她們畢竟是少數的幸運者。絕大多數產婦還得在有了臨產的跡象之後,才能匆匆忙忙地趕去醫院。然而由於產婦及其家屬對臨產時會出現的各種跡象缺乏足夠的認識,因而不能做好入院前的自我監護,結果是類似上述的急產(包括臨時入院,醫生來不及接生者)情況時有發生。那麼臨產時究竟產婦會有哪些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