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孕婦不宜亂吃酸
不少人都相信“酸兒辣女”這句民諺,其實,婦女懷孕後吃酸吃辣與生男生女沒有任何關係。
那麼,婦女懷孕後為什麼想吃酸東西呢?這是由於婦女懷孕後胃酸不足造成的。約有2/3的婦女在懷孕的前六個月,特別是前三個月會出現胃酸不足的現象。因此,胃的活動和消化能力很差,胃內食物的排空時間也比正常人延長1~2小時,孕婦為了補償體內胃酸的不足,也就自然想吃酸味的食物了。這就好比出汗過多的人想喝水一樣,都是一種補償性的自然反應,對孕婦自身和胎兒的健康來說,這都是有益的。但是,孕婦如果不加選擇地亂吃酸食,對孕婦以及胎兒健康都會不利,如米醋、酸酒、醃製的酸菜以及酸性較大的刺激性食物等不宜多吃。
女性懷孕後最好吃一些棗、梨、楊梅和成熟的櫻桃、海棠、西紅柿等,這些水果或蔬菜含有充足的水分、酸汁和粗纖維,不但可以增加孕婦的食欲,幫助消化,而且可以避免便秘對子宮和胎兒的壓力。同時,水果中還含有大量鐵質,可以防止孕婦發生缺鐵性貧血。另外,妊娠期間新陳代謝旺盛,最需要維生素C來維護各係統組織器官的活動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而上述水果中的維生素C可滿足孕婦的需要。
為什麼胎兒不宜缺銅
眾所周知,胎兒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與母體對營養物質能否足夠攝入有直接關係,如果孕婦攝入銅量不足,導致體內缺銅,不僅易使孕婦自己患病,更會影響胎兒的健康。
銅為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為體內各種含銅酶的必需成分或維持某些酶的活性所必需,缺銅時各種酶活性顯著降低,從而導致多係統功能紊亂。胎兒缺銅可能引起中樞神經係統發育不良,出現胎兒小頭畸形、智能及運動障礙,易發生動脈瘤和主動脈破裂;缺銅還可使胎兒骨質中的膠原纖維合成受損,骨骼發育受限,從而出現骨骼變形、關節畸形、發育停止;由於缺銅還可造成鐵利用障礙,胎兒出生後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可見,孕婦隻有攝入足夠的銅,才能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含銅豐富的食物很多,其中以動物肝髒(牛、豬肝)、硬殼果類、豆類、甲殼類食物中最多。
為什麼孕中婦女宜補碘
已有研究證明,人類的腦發育存在兩個突發期,也是對碘缺乏的兩個重要易傷期。第一個易傷期是在妊娠的第12~18周之間,第二個易傷期是從妊娠中期開始到出生前後直至生後六個月之內。由此可見,孕婦隨著妊娠時間的延長和胎兒的長大對碘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她們的碘攝入量要同時滿足胎兒和孕婦本身的雙重需要。另外,孕婦的碘代謝不同於非妊娠婦女,近年研究發現,婦女妊娠後,較非妊娠期腎髒能夠排出較多的碘而發生碘丟失,所以容易發生孕期碘營養不良。因此,國際組織建議孕婦每日碘攝入量應不低於200微克。
為什麼孕婦不宜多吃酒心糖
酒心糖,顧名思義,是以酒做心之糖果。據有關資料表明,當前市售的酒心糖,每顆含白酒4克左右,就一般而言,若吃1~2顆酒心糖,所攝入人體的白酒也隻不過4~8克,是不為奇的,然而,當酒心精以其獨特的口味博得人們的青睞,一天吃它10~20顆亦是常有之事時,就有40~80克的白酒酒精悄然進入人的體內,這對某些人,特別是孕婦和兒童,是不可掉以輕心的。須知,孕婦飲酒,乃為禁忌之事。據有關研究表明,孕婦飲酒可引起流產和新生兒出生體重降低,嚴重者,可造成“胎兒酒精綜合征”,表現為中樞神經障礙,患兒智力低下,常伴有頭小畸形,小腦發育不全,腦積水等;臉部畸形表現為短臉、瞼下垂、鼻孔小或缺,並且還多伴有心髒或其他係統畸形。
酒精攝入人體後,在肝髒裏經過一係列的代謝和解毒過程,最後轉變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特別是嬰幼兒,他們的肝髒解毒功能未臻完善,若酒精過多,很容易損害肝髒,並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出現頭暈、頭脹、頭痛、多動、情感衝動或反應遲鈍、行動笨拙等症。另外,小兒胃黏膜受到酒的刺激,可造成糜爛、炎症,甚至潰瘍。因此,兒童也不宜多吃酒心糖。
酒精,有一個特征——成癮性。若長期進食酒心糖,會成癮,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由於酒心糖備受青睞,小兒不知控製,吃得越多,危害越大。
為什麼孕婦宜注意攝入錳
錳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人體內的肝、骨、腦下垂體部分中含量最高。肝線粒體及血液為錳的貯存庫,相對地說,人對錳的需要量是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的。錳的每日供給量兒童為0.2~0.3毫吏/千克體重,而成年人僅為0.1毫克/千克體重,孕婦應在此基礎上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