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孕期保養與保健(1)(1 / 3)

為什麼孕期避免與狗接觸

如今,養狗之風雖有收斂,但狗咬傷人的事仍時有發生。作為婦產科大夫,接診被狗咬傷的孕婦已經是經常發生的事了。狗能傳染許多疾病,人們最熟悉也最恐懼的當數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係統的急性致死性腦脊髓炎。狂犬病病毒的特點,是對神經有著特殊的親和力。人若被帶有狂犬病病毒的狗、貓、狼等動物咬傷或抓傷後,病毒可自傷口進入人體,並治神經末梢及神經周圍間隙的體液,侵入脊神經節,引起相應的脊髓後角感染,最後侵犯脊髓和腦。

狂犬,是人類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因狗咬傷而感染的病人約占狂犬病發病總人數的85%~90%。被咬的傷口愈大、愈深、愈接近頭部,發病的可能性愈大。

孕婦被狗咬傷之後,一般很難立即判斷出自己是否為狂犬所傷(狂犬,大都表現為頸硬、低頭、耳下垂、尾向下拖、向前直行、不能返身回顧等),所以均應按狂犬咬傷的原則處理:(1)及時、徹底地清洗傷口,擠血排毒,傷口深的要擴創而不能縫合。(2)接種狂犬疫苗,並按需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及抗生素。

關於孕婦被狗咬傷後需不需要終止妊娠的問題,從理論上講,絕大部分狂犬病病毒是不進入血流的,因此對胎兒應該沒有影響,但研究人員在狗、牛、蝙蝠等動物試驗中,發現狂犬病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傳染給胎仔。隻是到目前為止,尚未在人類得到證實。此外,泰國、菲律賓、前蘇聯報道過數例孕婦於妊娠6~8個月被狂犬咬傷,有的產婦自然分娩以後不久,發生狂犬病;有的孕婦在自然分娩之前就出現了狂犬病症狀,通過剖宮產手術娩出了正常、健康的嬰兒,但產婦均於產後不久死亡。所以,被狗咬傷的孕婦應該請醫生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終止妊娠,而不能一概而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母親如患有狂犬病,通過母乳可以傳染給嬰兒。

狗不僅能夠傳染狂犬病,20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發現狗還可以傳染萊姆病。萊姆病的病原體叫螺旋體。據調查,50%左右的狗體內都帶有這種螺旋體,並通過蜱(又稱狗豆子、草爬子)叮咬傳染給人。人被感染以後,早期可呈現皮膚損害,表現為慢性遊走性紅斑,斷而出現心髒損害、神經係統症狀及關節炎等。孕婦被傳染以後,可經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導致流產或早產。

由此可見,孕婦應該盡量避免與狗等寵物接觸,以兔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不慎被狗等咬傷,應及時去醫院請醫生幫助診治處理,以求最大限度地減輕危害。

職業因素對女性生殖機能有何影響

環境因素與出生缺陷發生的關係,近年來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影響胚胎發生及胎兒發育的環境因素有:電離輻射(如X射線)、化學物質(如工業毒物、藥品、食品添加劑等)、營養失調(營養缺乏和過剩)、感染、缺氧、極度高溫或低溫、母體代謝或內分泌失調、外傷及胎盤衰竭等。其中,由於職業接觸化學物質(如工業毒物和農藥)以及物理因素,或過重的體力負擔對胚胎發生及胎兒發育的影響,是一個應重視的問題。在我國,接觸有害職業因素的工人總數中,約有一半為女性。而女性又肩負養育第二代的任務,因此,了解職業因素對女性健康及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影響,采取相應的預防保健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女性由於具有與男性不同的生殖係統結構和性腺機能,因而具有與生殖機能有關的一係列特殊生理機能,如月經、妊娠、分娩、授乳等。通常將這些特殊的生殖機能稱為女性機能或母性機能。

人的生殖係統在出生前即開始發育並完成,而生殖係統的成熟和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和附屬性器官功能的完善,則要在女嬰出生後實現。女性的卵細胞早在女嬰出生時,數目已經固定,以後不再形成新的生殖細胞。因此,疾病或接觸到能影響卵泡生長和發育的外環境因素,特別是接觸到有害職業因素,均可對生殖細胞和女性生殖機能產生不良影響。

我國近年來對孕期職業接觸各類化學物質與先天缺陷的關係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接觸二硫化碳、汞、激素、苯及苯係物、甲醇以及在化工、冶金、塑料等行業和橡膠廠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女工,子代先天缺陷發生率明顯高於不接觸這些有害作業的對照組。國外研究也認為,孕期接觸有機溶劑,與子代中樞神經係統缺陷的發生率增高有關。也有孕期接觸有機溶劑與嬰兒唇齶裂、心血管係統先天缺陷有關的報道。

哪些孕婦宜做產前染色體檢查

人類的染色體的數目和結構是相當穩定的,每個人身體內的每個細胞都同樣含有46條染色體,依次排列成23對,每一對染色體中一個來自父親的精子,另一個是來自母親的卵子。而每對染色體的形態和所攜帶的遺傳因子都相同,染色體的數目及結構上若發生了改變,便會造成機體結構和功能上的異常,稱為染色體病。近年來,人類染色體技術發展較快,可通過產前檢查診斷出染色體異常的胎兒,進而有利及早終止妊娠,可減少染色體異常的病兒出生,從而達到優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