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和特質
董:yeelight背後是怎麼一個創業團隊?
薑:從兩名朗訊工程師開始,逐漸積聚了一波做硬件和軟件的同伴。現在,團隊研發人員超過3/4,成員主要來自朗訊科技、百度、搜狗、海爾、海信、創新科技等互聯網、電信和家電行業巨頭,絕大多數人有北美長期工作的經驗和履曆,而且平均年齡不足29歲。
董:如何在實戰中鍛煉領導力?怎樣管理手下的能人?
薑:總結一句話就是,幹得了你手下自以為是能人的人幹不了的事,救得了能人們救不了的急,開拓得了能人們想不到的領域,這樣大家都會自動地團結在你身邊,而且速度之快和忠誠度之高超出你的想象。另外,當你失去上述能力的時候,權威性的失去也是非常之快。還有,就是不要輕易把人挪位置。絕大多數人是專才屬性,一個優秀的工程師,未必能成為好的項目經理,硬要把優秀的工程師頂到項目管理或者策劃的位置上,你一定會很受傷。
董:初創企業如何在科技產業不發達的地方雇傭優秀程序員?或者如何吸引科技人才去目前科技產業相對不發達的地方?
薑:我一般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招聘技術性專門人才:一、如果本身是技術背景,這樣就比較簡單了,因為你的圈子裏麵或多或少都有同學和朋友從事這個行業,首先可以通過這些圈子找到可以在技術範圍內具有挑大梁能力的幾個精英,這是你吸引其他實習生來公司的先決條件,畢竟對於經驗相對少的入門者來說,能跟著高手學東西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二、找在北上廣發展過幾年,現在有一定想法回老家發展的專業型資深員工,最好有大公司的工作經驗。據我的觀察,這種情況的朋友現在在房價和戶口問題的助推下越來越多了。三、本地大學的招聘,不要太有門第之見非重點高校不要之類的,經過前兩類高手的調教,有靈性的同學會迅速成長並可以擔任主要工作。
要完成上麵幾步,一般還需要創業者自身有幾個特點:一是理解工程師群體的訴求,理解萬歲,不要讓他們花一個月做出一個穀歌來,也不要逼他們一年造出iphone。二是自己要足夠投入,自己不投入,給完錢就一大攤子當包袱甩給技術,這樣肯定什麼事情也整黃了。三是還是需要適當的在行業圈子(國內外)內刷臉的,誰都沒見過的公司怎麼敢去托付青春呢?
結語:過去與未來
不得不提的是“青客之間”。這個2013年9月份設立,由yeelight發起,海爾讚助的半島地區第一個創客空間,一個側重於智能硬件的創客交流平台,致力於打造出屬於創客的自造時代,一個缺少麵積、缺少資金,唯獨不缺少夢想的地方,用創客們的話說,是“頃刻之間”,將夢想照進現實的地方。
6月中旬,yeelight神秘新品即將發布,而此時智能燈泡在小米網上又賣斷貨了,喜新不厭舊,既要督產能,又要忙開發之際,團隊前所未有的忙碌。瀏覽在知乎上,看到薑總曾經提過的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給5年前的自己打一個30秒的電話,你會說些什麼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卻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於是翻出以前寫下的一些話,寫給曾經的自己,寫給曾經遇到困難的人,送給創業在路上的團隊。
“困難總會過去的……記住那一天,是記住經曆的財富;忘記那一天,是忘記曾經的苦難……堅持你的堅持,反對你的反對;淡化眾人的期待,強化內心的憧憬。”其實,你就是過去的未來,又何嚐不是未來的過去。在時光的流裏,我們隻是一滴水,我們都是她的孩子,我們都在她的懷抱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