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很重要:許多家庭早、午餐隨意,晚上飽餐一頓即使攝入熱能相同,也比“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正確作法更易導致肥胖。白天熱能不足,身體將自動縮減活動量熱能攝入集中於活動需求已減少的晚上,易使熱能轉化為脂肪儲存。每周吃早餐頻率越高,兒童肥胖比例越低。原因是不吃早餐者午、晚餐時常饑不擇食,常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過多。
(6)飲食細嚼慢咽:人們所吃的食物需經口腔、胃、腸等消化器官的共同作用,才能將其消化吸收。吃飯過快可能導致發胖,因為飽感除了受胃內食物多少影響外,還與血糖濃度有關。進餐前血糖濃度較低,隨著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濃度逐漸提高,達到一定濃度時,人體即產生飽感,不再進食,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如果進食過快,血糖濃度還未達到一定量時,人體已經攝取了過多的食物,必定導致過胖。當然,進餐細嚼慢咽並非越慢越好,因為進食後半小時即可使血糖達到一定水準,人產生飽感,而此時實際攝取的食物量可能還不能滿足身體需要。專心進餐使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受到神經、體液的雙重調節,尤其是神經調節占主導地位,如果吃飯不專心,邊吃飯邊專注於看書、看電視或說話,不僅影響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同時也常常會導致進食量過多,因為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於與吃飯無關的那件事上,即使飽感中樞產生了興奮,也不能引起人的注意,不知不覺已攝取了過多的食物。俗話說“越吃越饞”。因為短期內進食大量食物,既增加胰島素的分泌,產生高胰島素血症,又會促使食欲更加旺盛,加重肥胖。因而要糾正狼吞虎咽的快速進食方式,減慢進食速度、減少進食次數、減少非饑餓狀態下進食,培養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當人們咀嚼某些食物達5分鍾時,其食欲就會大大下降,這樣可減少食物攝入量,達到減肥的目的。同時,吃飯時咀嚼次數要多,不僅有利於唾液和胃液對食物進行消化,而且有利於減少進食。食物進入人體,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大腦食欲中樞就會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過快進食者在大腦發出停止進食信號前,已經吃得過量了。所以進食速度要慢,吃飯要以八成飽為宜。
(7)改正亂吃零食的不良習慣:經常吃零食,胃腸就要隨時分泌消化液,每次分泌不多,這樣到吃正餐的時候,消化液就分泌不充足,不能使食物得到很好的消化,影響營養的正常吸收,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和胃口不好的現象。因此,在無饑餓感及臨睡前不吃任何有熱能的食物,多食副食(新鮮蔬菜、水果),可增加維生素、微量元素、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的供給量,增加飽腹感,維持正常代謝,對降低血脂和防止並發症有很大益處。合理選擇零食,日常生活中,供人們選擇的零食主要有水果類、幹果類、餅幹類、糖果類等幾大類,除水果、幹果外,其他零食的主要營養成分為糖類物質,過多的糖類進入人體後,可被轉化成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從而導致過胖。胖人應控製零食的攝取,有的人一看見喜愛的食物或看了相關的圖片、文字,甚至聞其味、聽別人說某種食物,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均會升高,饑餓感隨之加強,而並非身體真的需求,所以過胖的人應有較強的自控力。有的兒童喜歡睡前吃零食,則攝取的營養大多以脂肪形式貯存起來,也會導致發胖。吃零食多不僅難以控製高糖、高脂、高熱能攝入,而且更易擾亂機體的能量代謝。肥胖易感兒年齡越小,零食比三餐攝入量對肥胖的不良作用往往越大。應養成定時進餐的習慣,在進餐前的一段時間內,消化器官的功能逐漸增強,主要表現在胃腸蠕動加快,肝髒、胰腺、唾液腺等消化腺的分泌量增加,從而對所吃進去的食物進行充分地消化和吸收。不按時吃飯,可分提前和滯後兩種類型。如果提前進餐,則消化器官還未做好充分準備,勢必會影響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反之,該吃飯的時候不吃,甚至采取不吃飯的方式控製體重,其結果使血糖過低,尤其對兒童來說,在血糖過低、饑腸轆轆的情形下,吃飯往往狼吞虎咽,從而食量過大,不僅達不到控製體重的目的,同時又損害了健康。飲食的定量可避免暴飲暴食,並能很好地控製體重。食者如果吃得過多,24周胃容量就會大增,從而導致過胖。
(8)遺傳和環境是孩子發生肥胖的因素之一:對兒童肥胖而言,遺傳和家庭環境相互作用,遺傳因素可能包含影響食物攝入和能量消耗的行為傾向,家長不僅將基因遺傳給孩子,而且在家庭環境上影響著孩子,而這些生活方式的遺傳是導致兒童肥胖的重要原因。肥胖家庭的環境和遺傳傾向共同作用,形成一定的飲食習慣、進食量和活動方式,作用於對肥胖敏感的兒童而導致兒童肥胖。因此,兒童體重應從小控製。
(9)加強鍛煉:鍛煉可消耗熱能,避免過多的熱能轉變為脂肪堆積在體內,同時增強肌肉,使身體強壯。可以進行長期低強度體力活動,如散步、做家務勞動等,也可以進行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如爬樓梯、遊泳、球類運動等,活動時間一般應在1小時左右。肥胖少年兒童進行體育鍛煉的原則是循序漸進、逐步加量,目的是減輕體重,促進體脂消耗,改善心肺功能。進行耐力性運動,廣泛應用的有慢跑、中速跑、快速步行、爬坡、騎自行車和遊泳。也可以每天堅持遊泳1~2小時。步行和慢跑不受場地和器材的限製,並能自我掌握運動量,是比較簡便和安全的鍛煉方法。這種耐力訓練能加速體內有氧的新陳代謝,可以幫助多餘的脂肪燃燒,也有利於提高心血管係統的功能。力量性運動有仰臥位的腹肌鍛煉,如雙直腿上抬運動,直腿上下打水運動,髖、膝關節屈曲向前位的腰背肌和臀肌運動,雙直腿後上抬運動,頭、肩、腿同時後抬的船形運動,這些運動可以減少胸部及肩部的脂肪。球類運動是耐力和力量的綜合鍛煉,運動量比較大,如乒乓球、排球、足球、籃球都是孩子們所喜愛的。肥胖少年兒童的運動量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一般采取中等強度為宜,使少年兒童的心率維持在140~160次/分。另外,在鍛煉中要進行自我的醫療保健,遇有不良反應,如頭暈、惡心,要逐漸減少運動,甚至停止運動,以便防止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