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補鋅過甚:鋅是種微量元素,對兒童而言,鋅間接地通過對代謝起調節作用,尤其是對蛋白質的合成、生長因子的產生和分泌等環節發揮它對生長的影響。有挑食、偏食習慣的兒童,長期患有慢性胃腸疾病的兒童有可能出現鋅缺乏。對於一個飲食平衡,尤其是蛋白質攝入量合理的孩子而言,一般是不會缺鋅的。假如孩子不缺鋅,家長卻盲目地給予口服含鋅的各類製品,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過多的鋅對肝造成損害,嚴重者會有黃疸性肝炎的表現,所以補鋅要慎重。補鋅過多易出現鋅中毒。表現為食欲減退、上腹疼痛、精神不振,甚至於造成急性腎衰竭。鋅過多還會抑製鐵的吸收利用,導致血液和肝髒內含鐵量減少,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兒童缺鐵性貧血。
(3)維生素過量:維生素並不是絕對安全,多多益善,長期大量的服用維生素,容易引起維生素中毒。例如,嬰幼兒使用維生素D一次用量超過30萬國際單位,可引起急性中毒。每日服用25萬~50萬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長達數周,甚至數年者,也可引起慢性中毒。也有人認為,維生素C可以抗病防病,長期大量補充維生素C,也會導致疾病。維生素缺乏可以是多種原因引起,所以應找出原因,從根本上入手治療,而不應單純依賴維生素的補充。現在市場上有較多的多種維生素製劑,所含的是每天常用的維生素及常用的劑量,常用於補充一日三餐的維生素攝入不足或預防某些疾病。目前有人認為,正常膳食攝入的維生素,隻能滿足基本營養需要,達不到預防疾病的作用,因此一般來講,常規服用多種維生素,可以預防疾病。
(4)營養品過甚: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不生病,一旦生了病,就懷疑孩子抵抗力低,極力尋求增加免疫力的藥物。其實,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的藥物,就是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其他營養藥、補血藥等。臨床上並沒有正規概念的免疫增強劑或者補藥。盡管臨床上這些藥物並沒有可以肯定的藥物效果,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卻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抵抗力低是兒童的特點,開始進入社會(上幼兒園),接觸人群多的時候,容易患感染性疾病,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反複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較多,在這些免疫增強劑中,是否能增加機體抵抗力還是個疑問。有些需要補充的營養藥物,如白蛋白、丙種球蛋白、蛋白粉等還應該嚴格掌握適應證。隻有明確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和低下,伴有嚴重感染,才可使用。即使是中藥的“高級”滋補品,也難以滿足這些父母的願望,即增強體質,增加身高,增強智力等。兒童的生長發育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組織器官和免疫功能也在不斷成熟的過程,不能人為地、隨意地通過藥物加以改變。身體健康的孩子說明髒器功能和生長發育正常,無需施補。這就好像一棵枝葉茂盛的幼苗,為了使它茁壯成長每天澆濃肥,結果枝葉反而枯萎脫落。中藥補藥使用不當也有不良反應,尤其是嬰幼兒,如嬰幼兒脾胃薄弱,在服用熟地黃、龜版、鱉甲、何首烏後,常可致上腹脹悶、苔膩、食欲減退、腹瀉或便秘等。藥性偏溫熱的補藥,常可出現鼻出血、牙齦出血、口渴、便秘等,尤其是夏季用溫補之藥應慎重,否則容易產生陽盛火熱的不良反應。過量給予補藥,促使小孩假性性早熟,其特征是男孩陰莖變粗,女孩乳房突然增大或陰道流出白帶樣的分泌物,長陰毛,這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有一些營養滋補品含有人參、鹿茸、阿膠、冬蟲夏草、花粉、蜂王漿等成分,兒童經常食用,短期內顯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長期飲用會引起性特征發育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