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隔代撫養和教育
(1)隔代撫養和教育應具備的條件:承擔隔代撫養的老人應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情緒穩定,沒有精神障礙或偏差。心態年輕,樂於養育孫輩,待孩子慈愛寬容,但不縱容、不溺愛,善於引導教育。有良好的家庭和個人衛生習慣,不吸煙,不酗酒。性格開朗,人際交往能力強,不固執己見,對孩子有耐心。喜歡戶外活動,常帶孩子外出去認識周圍世界。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能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了解孩子的飲食營養和生活護理等常識,能細心觀察孩子的身心變化,及時與孩子的父母交流溝通。願意並善於吸收新知識、新觀念,用現代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教育孩子。
(2)兩代人統一思想認識:由於出生和成長的環境與時代有著顯著的差異,兩代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然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異。比如,年輕一代可能更注重對孩子的智力培養、個性發展,他們往往會更多地向孩子傳遞知識,給他更多自由,讓他自由探索;而祖輩們則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會給孩子更多的約束。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兩代人要盡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隻有統一認識,才能避免在孩子麵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這種分歧要挾父母或者祖輩,引發更多的問題。父母們最好盡量多向祖輩請教,多一些溫和的溝通,而祖輩們最好利用各種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
(3)尋找合適的平衡點:祖輩在養育孩子時最好用理智控製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愛得適度。父輩也是如此,要權衡自由與規則之間的界限,不能給了自由而缺乏規則,沒有規則的環境並不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相反,一個缺乏規則的環境反而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輩和父輩之間很容易爭搶孩子的愛,出現親子嫉妒的現象。孩子本質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依附於任何人。因此,無論祖輩還是父輩,都要冷靜地看待孩子,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盡可能多地接觸家庭裏其他的成員,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4)承擔必要的責任:年輕父母不管多忙都要盡量多抽出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以忙為借口,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如果父母長期忽視孩子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這種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比如,孩子可能變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環境和人群缺乏信任,並且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他也可能出現更多的問題行為,讓父母頭痛不已。
(5)孩子需要階梯式教育:用教育的行話說,對孩子的教育需要階梯式教育,也就是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哪個層麵的教育都不可少。第一,幼兒同伴之間交往、合作、分享的體驗式教育;第二,父母、教師對孩子有意、專注的經驗式教育;第三,祖輩對子孫關愛、體貼的傳承式教育。如果祖輩們的整體素質比較高,言傳身教,從小注意孩子一言一行的培養,孩子在啟蒙階段就會養成比較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相反,隔代親就會寵壞孩子,影響其成長。另外,家庭中要形成平等、民主、和睦的氣氛,讓孩子有發言權,孩子在其中成長,性格上才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