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家應該是一個有趣味的環境。在孩子智商發展的教育中,父母切忌使用生硬、枯燥、強製的手段,而應寓有意於無意之中,寓教育於娛樂之中,激發孩子的興趣,使家庭教育具有趣味性。否則,就會壓抑孩子的情緒和智力的發展。
⑤家應該是一個訓練的環境。美國的兒童發育和健康研究專家發現,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目、耳、手的協調訓練極為重要。在家庭中,父母應該創造一些孩子可以用耳聽,用眼睛辨認,練習手指靈敏度等遊戲環境,反複訓練孩子的目、耳、手的協調動作,刺激大腦,使其智力迅速發展。
2.心理發展
家長的期望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從心理學來講,期望是一種心理定勢,家長對子女的態度激勵著兒童不斷向前發展。因此,父母對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長的期望越高,對孩子的激勵越大,就越能強化他們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利於兒童意誌品質的鍛煉,形成遠大的抱負。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期望是有一定限度的,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適合兒童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過分拔高對子女的期望,不但起不到積極促進作用,反而會使孩子屢遭挫折,喪失信心,形成消極心理。科學、合理的期望應該是長遠與階段目標相結合,還要聯係孩子的興趣愛好,注重孩子的全麵發展。父母所要求孩子做到的應該是孩子經過一定努力可以達到的,並在孩子遭遇挫折時不斷給予鼓勵,增強孩子的勇氣和自信,這樣逐漸提高要求,並且將父母的關心、愛護滲透其中,就會使孩子從父母長期的美好願望中汲取力量,不斷進取,從而促進和維護兒童心理健康。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質和優良的素質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為了家庭的幸福美滿,父母應努力追求合理、積極的教養態度,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作為家長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到家長的責任與義務,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建設人才。現實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時要宣泄其不滿情緒,但孩子的宣泄有可能受阻,因為他(她)的情緒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寬容;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情緒的發泄可能較為頻繁,父母難以忍受,於是造成感情衝突,結果可能是父母情緒占了上風,而孩子情緒沒有發泄出來,抑鬱糾結,逐漸積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發。這樣下去是危險的,孩子情緒不僅得不到宣泄,反而越積越多,情緒發展有可能走向消極方麵。因此,發展兒童的情緒智力,應特別重視家庭情感氛圍的作用和影響,要在血緣親情的基礎上建立起理解、寬容及和諧的家庭氛圍,有目的地幫助幼兒實現其情緒的宣泄。
3.家庭教育的負麵影響
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反常的家庭有以下幾種。
(1)不和睦的家庭:夫妻常因家庭瑣事鬧矛盾,輕者吵鬧,重者打架,或因父母一方性情暴躁、獨斷專橫,家庭成員不和等。家庭沒有歡樂感,孩子感到壓抑,變得膽小、委瑣。
(2)不檢點的家庭:父母在孩子麵前不注意檢點行為,言談沒有分寸,舉止過分親昵,有意無意地向孩子傳遞“性信息”,導致孩子過早萌生性意識和產生性衝動。如果家長無教育引導措施,孩子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3)不自尊的家庭:父母私心嚴重、愛占便宜、偷撈東西、蠻橫護短、不尊敬老人等,孩子受此熏陶,便會形成心胸狹窄、刁鑽自私、患得患失的不良性格。
(4)不廉潔的家庭:父母掌握一定權力,或有社交能力,又不廉潔自律,時常賄來賂往,生活鋪張浪費。孩子容易滋生好逸惡勞、勢利尖刻、唯利是圖的品行。
(5)不開明的教育:父母文化素質低,家庭無文化氛圍,很少與外界交往,教育觀念封建愚昧。這種家庭的孩子反應遲鈍、孤陋寡聞、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意識。
(6)不健全的家庭:單親家庭或父母一方長期不在家的家庭,孩子易形成孤僻古怪的性格,嚴重者會出現扭曲變態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