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活能力的訓練: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行為能力,就可以訓練孩子一定的生活能力,如訓練孩子吃飯、穿衣、拿東西、放東西、遊戲,做家務等,這不僅是一種能力訓練,也是對智力的開發。不要認為他不能做,而應該想到他一定會做。
(6)提高機體適應能力:人體有隨時調節各種功能狀況以適應內外環境變化的能力,稱為機體的適應能力。提高人體功能水平,增強適應能力,是機體健康與否的重要標誌。兒童的適應能力包括神經係統的控製協調能力,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與肌肉耐力,保持良好姿勢的能力及抗病能力。機體適應能力是運動適應能力的基礎,機體適應能力的培養是適合每一個兒童的,也是一生的需要,如冷熱耐受、運動耐受、爬山、遊戲和跳舞等趣味活動。這些適應能力訓練也應該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結合年齡,注意個體差異,對不同健康狀況的小兒選擇鍛煉的方法,在時間、強度上應有所區別。
(7)運動金字塔:近年來,美國運動學專家推出了一個兒童“運動金字塔”模式,對指導兒童體育鍛煉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專家表示,希望“金字塔”能鼓勵兒童多進行體育鍛煉,並讓他們在鍛煉中體會快樂。主要針對6~11歲兒童的體育鍛煉,其核心思想是鼓勵兒童每天至少鍛煉1小時。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金字塔給出了不同強度的鍛煉建議。運動金字塔模式由4個層麵組成。第一層麵是運動金字塔的基礎,強調每天都應該進行的。每天盡可能多的步行,收拾屋子和花園,爬樓梯和整理玩具等。第二個層麵著重鼓勵兒童多進行一些有利於出汗、提高心率的運動,主要為有氧運動,包括跳繩、打籃球、踢足球、滑冰和遊泳。這樣的鍛煉方式每周至少保證在3~5次。第三個層麵是柔韌性和力量訓練,如武術、瑜伽、攀岩、俯臥撐等,要求兒童每周至少要參與2~3次。金字塔的最頂端,即第四個層麵被稱為“無運動”或“休整運動”,包括打遊戲、看電視、上網和長時間坐著。當兒童的運動狀況處於這一層麵時,家長或老師就應注意了,必須加以調整。運動金字塔模式並不是要在兒童中推行高強度鍛煉,這樣反而會讓兒童產生厭惡的情緒。作為家長、老師及學校管理者,有責任向兒童提供富於多樣性的鍛煉機會。而積極推廣運動金字塔,則能讓兒童產生興趣,積極參與進來。
(8)感統訓練:“感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人是通過視、聽、嗅、味、觸、重力感來感受外界事物,並通過感官將信息傳遞到大腦中,大腦在經過整合之後,再指揮四肢行動,這個能力被稱為感覺統合能力。隻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係統的不同部分才能達到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感統訓練不僅是感官訓練,也是大腦的訓練。感覺訓練就是給予兒童多一些刺激,如多看、多說、多動等的機會,接受更多的教育和訓練。大腦功能訓練是要求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完成協調性的動作。例如,平衡能力的訓練,讓孩子通過平衡木、平衡台、旋轉圓筒等項目,來訓練大腦前庭平衡功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通過跳繩、小滑板、大滑梯、陽光隧道等項目,訓練孩子的本體感,提高孩子的動作反應速度。通過羊角球、袋鼠跳、大籠球等項目,訓練孩子的觸覺,穩定孩子的情緒,增強勇氣和自信心。通過拍球、趴地推球、拋接球等項目,來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性,解決粗心大意的問題。統合能力訓練可以增強孩子學習時的注意力、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反應靈敏性、情緒穩定性、手眼耳協調性等。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很好協調。對兒童進行感知覺的訓練不僅可以開發兒童智力,也是神經性疾病早期幹預的方法。感覺統合訓練還可以矯治兒童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智力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障礙、尿床、運動協調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