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節假日飲食超量:節假日是兒童最高興的日子,也是兒科醫生最忙的時候,門診的消化係統疾病就明顯增加,不是腹脹、腹痛,就是嘔吐、腹瀉。對於以嘔吐和腹瀉就診的兒童,醫生一定要了解是否是節假日,是否參加了家庭聚會、生日聚會、春遊或夏令營等兒童聚會。因為在這個日子裏,為了讓孩子高興,許多家長都會準備了大量兒童喜歡的食品,美味佳肴和各種零食,還有飲料、冰淇淋,冷熱食物。同時也不會限製孩子攝入量,孩子吃得越多越高興,孩子們在聚會時食欲也會更好。這些食品不僅油膩,而且冷熱不分,生熟不分,生熟食物混合起來不僅多,而且雜,兒童的胃腸道很難消化這些食物,兒童胃腸功能紊亂也就難以避免。如果有不衛生食品或用不幹淨小手吃東西,就會導致腸炎或痢疾。在這個日子裏,孩子可以不受拘束的暴飲暴食,有些家長並不覺得孩子吃得多,因為各種食物、每樣東西吃一點兒,不知不覺地就吃多了。
(6)就餐情緒不佳:就餐環境直接影響孩子心理、食欲、消化。就餐時得不到心理上的滿足,即使是美味佳肴也難以達到營養的目的。首先要知道孩子喜好的環境,絕大多數家庭以為讓兒童單獨進餐,可以讓孩子注意力集中,對孩子進食有好處。其實,單獨吃飯,孩子們會產生孤獨感,會影響食欲,甚至會影響飲食行為和性格的正常發展。在家裏,孩子更喜歡和父母同時就餐,也願意吃大人的飯菜,他們可以在飯桌上和父母一起,學習好的進餐行為和進餐禮節,如怎樣使用餐具,了解用餐程序,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用餐行為。有些家長喜歡在餐桌旁詢問孩子學習,並加以訓斥、指責,甚至打罵孩子,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就餐情緒,使孩子食不甘味,食欲銳減,或在哭泣中進食,可使孩子形成對就餐的厭煩心理。就餐時,家長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過分的玩笑嬉戲,這樣容易造成食物誤入氣管、食物梗喉等嚴重意外事故。
(7)就餐環境不講究:有些孩子帶著玩具上餐桌,影響孩子專心就餐,若拿著玩具吃飯,孩子有可能一會兒摸玩具,一會兒抓食物,很難保證食物的清潔。有些孩子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電視屏幕,筷子往嘴裏塞著食物,嘴巴做著機械的咀嚼,忘記咽下食物。另外,吃飯看電視還讓部分學生與父母的語言溝通減少,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性格孤僻,成為一個既不健康也不快樂的人。絕大多數迷戀上網的同學往往對飲食沒有選擇,食物營養的攝入量嚴重不足。許多孩子喜歡在外就餐,尤其是在街邊小食攤、鬧市小吃,這些地方缺乏衛生條件,食品原料來源不明,再加上孩子手髒,都可以導致食物汙染及中毒。
(8)不注意進食方式:兒童進食的方式重點在於注意進食的速度、溫度、量度和硬度。一是進食的速度,許多家庭或幼兒園都喜歡鼓勵孩子多吃快吃,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樣進食,食物沒有經過充分咀嚼就進入胃,胃就要加倍“工作”才能消化。天長日久,胃不堪重負,就易出現胃炎、胃潰瘍等疾病。二是進食的食物,許多孩子喜歡邊玩邊吃,導致食物涼了。有的孩子吃飯時,邊吃邊喝冷飲料。這樣經常進食過冷食物,會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胃液分泌減少,腸道蠕動加快,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三是進食的量度,饑則進食,以飽為度,這是每餐進食多少的原則。有的人進食不知節製,暴飲暴食,加重了胃、膽、胰腺、腸道的負擔,導致發生消化不良、膽囊炎、胰腺炎等。四是進食的硬度,食物不可太粗糙、堅硬。因為粗糙、堅硬的食物進入胃後不易消化,胃腸負擔增加,腸黏膜受損常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反之,長期進食精細食品會缺乏纖維素、維生素,從而導致口腔潰瘍、夜盲等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