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營養強化食品(1 / 2)

根據兒童的營養和膳食情況,將某些營養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滿足兒童的需要,這種食品稱為強化食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有了新的要求,並希望兒童食品在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外,同時也應有很好的營養作用,因而針對兒童膳食中某些營養素含量不足,采取缺什麼補什麼的預防措施,通過含有多種營養素的營養強化食品,增加兒童身體健康,防止疾病。

1.營養強化劑的種類

營養強化劑通常可分為維生素類、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類、無機鹽類三大類。其中維生素類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7、維生素B3、維生素B11、維生素B5、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K、膽堿、肌醇15種。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類有鹽酸賴氨酸、牛磺酸2種。無機鹽類有含鈣的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等;含鋅的葡萄糖酸鋅、硫酸鋅;含碘的碘化鉀、碘酸鉀;含硒的硒化卡膠;含鎂的硫酸鎂;含鐵的葡萄糖酸亞鐵、富馬酸亞鐵、枸櫞酸鐵銨;含錳的硫酸錳等。

2.食品營養強化的目的

對食品進行營養強化是控製微量營養素缺乏的一種有效措施。兒童營養不良在農村地區仍然比較嚴重,鐵、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缺乏也是我國城鄉居民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食品營養強化是改善國民營養狀況的有效途徑。

(1)增補某些食品中天然營養成分的缺陷:如向米麵中強化賴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向乳、肉、禽、蛋等優質蛋白質豐富的食品中添加維生素C等,可以增補天然食物中缺少的營養素,大大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

(2)補充食品在貯存、加工和運輸過程中損失的營養素:多數食品在貯存、加工和運輸的過程中會引起某些營養素不同程度的損失,如在碾米和小麥磨粉時有多種維生素的損失,且加工精度越高,損失越大,因此向精白米麵中添加B族維生素是很有意義的。

3.營養強化食品種類

根據不同人群的營養需要,向天然食物中添加一種或多種營養素,用以提高食品營養價值,這種經過強化處理的食品稱為營養強化食品,所添加的營養素(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稱為營養強化劑,需要添加營養強化劑的食品稱為媒體食品。例如,用賴氨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鈣鹽強化的麵包;用維生素B1、維生素A、B族維生素強化的豆漿;用維生素C強化的果汁等。

(1)加碘鹽:“碘”是機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為了彌補食物和飲用水中的碘缺乏,通過在食鹽中添加碘,達到防治碘缺乏。碘鹽的價格相對便宜,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有效的補充碘的方法就是采用食用碘鹽。如果每天食用5~6克碘鹽,其中所含的碘可以滿足人們日常的生理需要。孕婦、乳母使用碘強化食鹽,可防止因碘缺乏對新生兒腦發育、智力發展的影響。

(2)強化麵粉:營養強化麵粉是在麵粉中添加維生素B1、維生素B2、鐵等人體所需的微量食用強化麵粉後,可以提高兒童的微量元素,預防營養性貧血。

(3)強化大米:大米是人類的主食之一,27%的熱能,20%的蛋白質和3%的脂肪,是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鋅等微量元素食物的來源。大米的加工過程中,其營養素會有一定的損失,加工越是精細,營養素的損失越多,損失量可多達50%以上。加上烹飪過程中的損失,使維生素B1、維生素B2、鋅等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甚微。營養強化大米可以通過人們一日三餐中的主食來補充營養,平衡膳食,達到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的目的。這是目前國際上推行的一種最為理想的主食營養強化途徑。

(4)鐵強化醬油:針對兒童缺鐵性貧血和我國人口鐵營養不良的現狀,國家開始推廣“醬油補鐵”。我國在“食鹽補碘”工程強製性推廣了多年之後,正在積極推廣以鐵強化醬油為主的補鐵工程,而此次的“醬油補鐵”是國家實行的倡導性強化。

(5)強化食用油:維生素A缺乏在我國兒童發病率高達42%。植物油作為食物營養強化的載體之一,非常適合進行維生素A等脂溶性維生素的強化。維生素A強化大豆色拉油開始在市場推廣。但是,光照可以導致強化油中維生素A損失,因此應注意避光保存。

(6)強化奶:市場常見的強化奶是根據不同人群的營養需求,通過調整普通奶粉營養成分的比例,並強化所需的鈣、鐵、鋅、硒等無機鹽,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C、B族維生素,以及牛磺酸、低聚果糖等營養強化劑及功能因子等。常見的強化奶粉一般分為嬰幼兒配方奶粉、功能性配方奶粉、營養強化奶粉三種,如AD強化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