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晉楚爭霸大戰(1 / 2)

楚莊王十八年,公元前596年。

三月,楚莊王因為鄭國時叛時服,親率大軍圍攻鄭都新鄭。至六月破城,迫鄭歸降於楚。正當楚圍鄭之際,晉成公派主政之卿荀林父率上、中、下三軍救鄭。

當晉軍到達黃河邊,聽到鄭國已經投降了楚國。本來就不想和楚國決戰的荀林父,就用“來不及救鄭國了”為理由,帶著軍隊回去了。

晉國上軍主將郤克亦認為,楚國內部穩定,君臣團結一致,楚國軍隊又訓練有素,不可與楚爭鋒,爭鋒隻能丟了晉國的霸業。

而晉國中軍副將先縠則認為,麵對楚國的軍隊不去迎戰,而退兵,才會使晉國丟了霸業。於是率領自己的部隊,私自渡過黃河,前去和楚國決戰。

荀林父得知先縠私自渡過黃河要和楚軍決戰後,害怕他失敗而把晉國的霸主給弄丟了。隻好帶著軍隊渡過黃河,向南進軍。晉軍到達邲地,開始安營紮寨,等待楚軍的到來。

而此時楚軍北進至於郔,楚莊王帶著部隊到黃河邊上,讓馬飲黃河水!以此來耀武揚威,炫耀楚軍已經挺入中原。

這就是“飲馬黃河”的故事。

通過飲馬黃河,我們可以看出來,此時的楚國已經進入無人可擋的境界了。

就在楚莊王“飲馬黃河”的時候,得知晉軍渡過黃河,要與自己決戰生死。

楚莊王的一個近臣伍參就向楚莊王進言:

“荀林父新主中軍,號令不行,將帥矛盾,晉軍必敗無疑!”

楚莊王覺得伍參說得對!決心趁此擊敗晉國,得到夢寐以求的霸主位子。

於是楚莊王命令孫叔敖立刻向邲地出發!咱們要與晉軍決戰,看看誰才是天下的霸主!

此時的晉軍雖然軍隊已經渡過黃河要與楚國決戰,可是晉軍內部將領們意見分歧很大。有人主戰,有人主和。

戰、和不定。

這對於楚國來說可是個好機會。於是楚國利用鄭國迫切希望晉、楚決戰,以便根據勝敗選擇向背的心理,讓鄭國遣使入晉營勸戰,以加深晉軍內部矛盾。

晉國下軍副將欒書識破鄭國的企圖,認為不可“徼怨於楚”,而主戰派的先縠等人仍堅持“唯敵是求”的主張,主戰與主和兩派意見對立,誰也不妥協。中軍元帥荀林父也是舉棋不定。

這是打還是不打呢?

在晉軍還在戰和不定時,楚軍這方麵又有動作了。為了麻痹晉軍,楚莊王先派少宰到晉軍那裏,向荀林父說:

“其實我們這次來隻是為了鄭國,沒有和貴國交手的意思,不如我們議和,兩軍各回各國。”

還沒等中軍元帥荀林父開口,先縠就先開口了:

“我等奉國君之命,將你們趕出鄭國,若不退軍,隻好交戰。”

一句話,不退兵,就隻有打!沒有議和的商量。

其實,楚莊王要的就是這目的,讓晉軍內部,戰與和的矛盾更加激化。

楚莊王覺得這樣還不夠再次派人去晉軍那裏求和。

荀林父由於手底下的將領不聽從自己的命令而無決勝之心,這又被楚莊王一再派使者過來求和的假象迷惑,索性不作戰鬥準備,打算和楚國議和。和楚國商量好議和盟約的時間後,便放心大膽的睡起了安穩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