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生“小事”成就發展“大事”(1 / 2)

民生“小事”成就發展“大事”

民生民意

作者:陳曉東

如皋作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中,圍繞145萬人民群眾關心的吃穿住行及就業、上學、生病、養老等具體問題,著力在惠民政策保障、利民生活保障、便民服務保障三個層麵拓展提升,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黨委政府以人為本理念的生動實踐所帶來的“幸福指數”。

完善惠民政策,策應百姓所需

大力度推進教育優質資源均衡。堅持把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戰略舉措,義務教育階段實現了“零擇校”。大力度推進辦學條件均衡。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全麵推進城鄉學校標準化建設,全市85%的學校達到了省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讓“校園環境一樣美、教學設施一樣好”的願望已成為現實;大力度推進教育質量均衡。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活動單導學”模式成為區域教育質量均衡提升的有效抓手,義務教育質量抽測、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普通高考、職教對口高考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大力度推進師資隊伍均衡。建立健全教師、校長的均衡交流長效機製,同步實施城鄉支教、互派交流、頂崗學習和鎮內鎮際交流製度,兩年來義務教育學校交流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1.9%。

全方位構建醫療保障體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並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形成了五道保障防線,讓全市人民都能看得起、看得了病。構建醫療保險全覆蓋機製,職工、居民、農民三種類型的保險讓每個人都不落單,都有保險。構建大病二次補助機製,對兒童先天性心髒病、白血病等20種疾病列入重大疾病補助範圍,患者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70%。構建民政大病救助機製,財政每年預算3000萬元作為大病救助基金,由民政部門牽頭審核救助。構建慈善救助機製,慈善會、殘聯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的10%用於醫療救助,總工會安排5%的工會費用於醫療救助。構建幹部幫扶機製,市四套領導班子每人幫扶3戶,科級領導幹部幫扶2戶,其他機關公務人員幫扶1戶。

多層次完善養老服務機製。堅持把養老工作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構建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平台、信息為輔助的社會養老服務體係。公辦養老機構廣泛布點。全市現有公辦養老機構26家,養老床位數9175張。全市“三無”、“五保”老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民辦養老機構快速發展。對新建、改擴建的民辦養老機構,落實每張床位5000元建設補助和每月80元運營補助。全市已有9家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總投資達2億元,床位1774張;居家養老服務廣泛開展。整合社會資源,大力實施居家養老服務站達標升級工程。全市14個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252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全部達標;服務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以公安110平台為載體,建立了“呼救通”援助中心。為1.8萬多名60歲以上的城市三無、農村五保、城鄉低保老人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對百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實施每天贈送一瓶牛奶、每年做一次體檢等“八個一”工程。

做好利民實事,順應百姓所盼

務實推進農村路橋建設。始終將改造提升農村路橋工程作為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新建通居道路100公裏,新建改造農村橋梁200座,到2015年,將動態消除農村危橋,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方便廣大群眾出行。同時,在全市實現所有行政村通班車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城鄉公交係統,提高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做到城鄉居民出行“零換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