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小行動幫孩子安然度過叛逆期(1 / 3)

靈活處理孩子的早戀行為

早戀是在青春期成長過程中性發育成熟的時期。由於少男少女們的性發育開始走向成熟,本能地會產生一種相互愛慕的情感。有的會表現出單相思,有的大膽地突破羞澀的約束,傳字條,還會互相傾吐愛慕之情,以互相幫助為理由,形影不離,有少數的孩子還會發生性接觸。早戀一直都是讓父母頭痛的問題,但是異性相吸這種自然界的普遍現象卻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出於青春期的孩子,跟隨者性意識的覺醒,朦朧中會對異性產生愛慕與渴望,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無論在老師還是在父母心中,楠楠都是一個聰明、文靜、聽話的女孩。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楠楠就開始擔任班長,一直到初中。班主任誇她寫作很有天賦,她的每篇作文都會在班上被老師當作範文朗讀。

不僅如此,楠楠的其他各門功課的成績也很優秀,還很樂於助人。班主任經常誇她是老師不可多得的好幫手。但是,自從班上轉來一個帥氣陽光的男孩後,楠楠似乎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楠楠變得愛打扮了。以前一直梳著馬尾辮的她現在經常變換自己的發型,一向穿著樸素的她現在每天都要換一套衣服。而且,任課老師也反映,最近一段時間,楠楠上課總是走神,經常一個人發呆,最嚴重的是楠楠的學習成績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楠楠以前很討厭上體育課,也不喜歡運動,經常找各種各樣的借口逃避體育課。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每次體育課,楠楠都很認真,並且經常去操場做運動。班主任對此感到很納悶,一麵找楠楠談話,一麵把情況反映給了楠楠的父母。楠楠的父母最近也發現她有些反常,經老師這麼一說,更覺得吃驚。經過一番觀察,父母得出了一個結論:楠楠早戀了。於是父母對楠楠進行了一次嚴厲的“審問”,並且毫不留情地翻看了楠楠的書包、書櫃、書桌等,終於在一個抽屜裏發現了“罪證”——一本厚厚的日記。在日記裏,楠楠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了她對新轉來的那個男孩子的愛慕之情以及她現在麵臨的煩惱。楠楠的父母在看完這篇類似“情書”的日記之後,大驚失色,又氣又恨:“你小小的年紀,怎麼寫出這種東西!我們都替你感到害臊!”一向溫順聽話的楠楠這次一反常態,漲紅了臉申辯道:“我做錯了什麼?我就是喜歡他!他是我心中的偶像!”說完,跑進了自己的房間。

所有的父母都是從青春期走過來的,想想我們的青春時代,就該知道這種情愫的萌發是再正常不過了。所以,父母要在孩子感情發育的時候,靈活處理早戀問題,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

一、充實孩子的生活,幫助孩子尋找生活的意義

確實,早戀是現在令父母們頭痛的一個問題,不管不問吧,覺得會把孩子的學業耽誤了。問吧,又怕把孩子逼急了,孩子離家出走、自殺,造成不好的後果。很多父母就是想阻止孩子早戀,卻用錯誤的方法推了孩子一把,使孩子不由自主地掉入旋渦中。有些父母會小題大做,把孩子的一些正常交往,如聊天、結伴遊玩等誤以為是早戀,加以指責;有些父母用自己成年人的觀念,把本來正常的行為惡化了,製造了孩子的罪惡感。

他們本想阻止孩子早戀,但殊不知很可能把孩子推向了早戀的深淵。因此,對待孩子與異性接觸過密,父母們千萬不要認為很可怕,不要破壞孩子內心的純潔。父母都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一般情況,男女同學接觸屬於正常,害怕接觸才是非正常的。如果發現孩子與一異性接觸過密,應該巧妙地加以引導,讓孩子明白,異性之間的交往不要集中於一個人,否則會失去與許多朋友接觸的機會。孩子的早戀經常是因為生活太單調,沒有目標,所以,充實孩子的生活,並且幫其尋找生活的意義,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此外,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組織一些家庭集體活動,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以便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從而及時地教育。這樣做既可以增加家庭對孩子的吸引力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又可以避免孩子過於依賴外界的關懷與理解。有位媽媽的做法就十分高明:

一次,這位媽媽偶然發現女兒早戀,她不僅沒有斥責女兒,反而比過去更加關心女兒。知道女兒喜歡語文,就鼓勵她參加了年級的朗誦組。還有,啟發女兒寫日記,她的寫作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於是,女兒的習作經常會在班級的牆報上出現。女兒的關注點從一對一轉向了集體,常為班級做好事。

在一次班幹部選拔中,女兒還被同學們推薦當了生活委員。期末考試時,女兒的成績比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進入了年級前5名,還被評為三好學生。現在,基本上學習、集體活動已經成為女兒的重要活動,當時對異性的愛慕之心也漸漸淡化、平息。

二、和早戀孩子討論一下什麼是愛情

有些父母從來不和孩子談論“愛情”這個話題,好像愛情是細菌、病毒一樣,捅破了這層紙,就會感染到孩子,使其失去抵抗力。

可是,父母越是遮著藏著,孩子越是容易出問題。這也是父母忽視對孩子進行“戀前”教育的結果。但是,和孩子談“愛情”這個話題時,父母多少都會麵臨到尷尬,主要原因大多是“不習慣”。一位媽媽麵對早戀的寶貝女兒,突破了“不習慣”的局限,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媽媽眼中的愛情:

女兒,聽別人說你談對象了,嗬嗬,其實這並沒有什麼不正常,但我需要提醒你的是,現在還不合時宜。因為你現在正在人生關鍵的時期,正需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所以,不妨過了這一關再說。

每個人都要經曆不同的人生階段,由於學習和工作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對異性的認知和審美同樣會發生變化。所以,如果現在過分地投入就會有很大的盲目性,不過,我不能否定初戀的純真與聖潔,關鍵是它現在影響到了你的學習,就必須要注意這個問題了。

我們再說說擇偶標準吧,先說我們的態度,我和你父親一樣會尊重你的選擇,但是我們會給你提出一些建議來供你參考。可能你會被男孩英俊的外表所吸引從而忽略了內在的修養,這是比較危險的,因為英俊隻會是暫時的,外在的,時間一久你的審美也會疲勞的。當兩個人真正走在一起的時候便會更在意對方的脾性是否會合乎自己的意願,而脾性的層次則是由修養的程度所決定的。

隨著人生境界的轉換,每個層次你都可能會發現且結識一些更好的異性,到這時,你的初戀由於時間和空間的轉換可能成為你感情的牽絆。所以,作為母親,我建議你可以先把或許存在的愛情淡化成友情珍藏起來,等以後你學業有成,工作穩定的時候,特別是你的情感世界成熟時再來審視這份感情,如果還是難舍就再續前緣,如果是過眼雲煙,那就讓它隨風散去吧……

困惑、羞澀的女兒,聽到這些臉上露出了真誠的微笑,似乎明白了很多……

這位媽媽誠懇的話語點撥了處於愛情幻想中的女孩,讓她對人生與愛情有了重新的認識。這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借鑒,媽媽們應該像她一樣,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緒,及時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適當的時候,和孩子討論一下什麼是愛情,以幫助他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建言獻策”

早戀是防不勝防的,父母不可能24小時都能控製住孩子,而且有的孩子因為厭惡媽媽的控製,會故意反叛地早戀起來。所以,對待孩子與異性同學的接觸,媽媽應該給予引導而不是盲目禁止。

青春期萌動重在疏導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曆一個青春萌動期,這一時期的孩子身體經曆巨大的變化,出現第二性征,身體會出現不適症狀。性意識的萌發,會讓孩子同時產生疑惑、煩惱、惶恐、害羞等一係列的心理反應,初步覺醒的自我意識又會支配他們強烈的表現欲,即處處想體現自己,想通過展示自己和別人不同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們都喜歡和別人不同,喜歡做一些引人注目、和別人不一樣的事情,也愛說一些令人吃驚的話,希望別人可以另眼看待他們,這就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因為孩子缺乏社會經驗,對於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他們又不能正確地去看待,所以這一時期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的指導。首先我們來看看孩子青春期的苦惱到底如何表現的:

張老師正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向同學們講述“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卻發現林揚有點心不在焉,完全沒有在聽講。課後,張老師將林揚在課堂上的表現告訴了班主任秦老師。秦老師也發現了,最近兩個星期,林揚上課經常走神,臉色也不是很好,還經常稱不舒服請假。好幾次秦老師關心地問他是不是生病了,要不要去看醫生,林揚每次都紅著臉連連搖頭。秦老師覺得很奇怪,以前他可不是這樣的。最近是怎麼了?秦老師決定找林揚的父母談談。

林揚的父母把林揚在家的一些反常和秦老師說了一遍:經常緊鎖房門不讓父母進去,還自己把床單和被套洗了,這在以前可是從來不會的。細心的秦老師大概明白了,又問:“你們發現林揚有過遺精現象嗎?”他們愣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說:“上個月在給他疊被子時,看見床單上有塊汙漬,告訴了他爸,他爸還笑他早熟呢。”

“那當時林揚是什麼樣子?”秦老師問。“他當時很不好意思,一句話也沒說。現在的孩子,才十二歲,就……”媽媽覺得有點不能理解。“那他鎖門、洗被子就是那次遺精以後的事情嗎?”

在秦老師的追問下,林揚的母親才意識到兒子最近一段時間表現異常的原因了。

“那你們有沒有給他講過這方麵的知識?”秦老師問。

“這還要講啊?以後慢慢地不就知道了。再說,這些事怎麼對孩子講啊?”母親愣住了。

其實,父母不知道,這段時間,林揚一直在深深的自責中,他感到自己的行為很愧疚,有一種罪惡感,他甚至覺得自己很下流……

生活中,可能很多青春期的男孩都有過林揚的這種困惑和煩惱,包括一些青春期的女孩,她們也有自己的苦惱和困惑。

青春期是兒童發育到成人的過渡階段,是人體成長發育的最後階段。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們的身體快速發育成長,他們會產生一連串的疑惑、煩惱、惶恐,甚至伴隨著嚴重的焦慮,這些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而青春期的煩惱與焦慮正是由於缺乏適時、適當的性教育引起的。一、給孩子上性教育課,讓孩子正視身體發生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是特殊的,他們需要父母的特殊對待。孩子們的身體快速發育成長,但他們的經驗淺,很容易感到惶恐和不安,又不好意思告訴父母需要父母以過來人的身份去給他們指導和開解。據調查,很多家庭中父母從來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當被好奇的孩子發問時,媽媽不是躲躲閃閃,引開話題,就是自作聰明地欺騙孩子。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身體變化進行因勢利導的性教育,這原本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在很多家庭卻被忽視了。

林揚第一次遺精後,爸爸竟然笑話他早熟,這使得他產生了強烈的恥辱感,似乎性的發育是他的罪過。試想,如果林揚的父親不是如例子中的那樣,而是拍著兒子的肩膀說:“兒子,爸爸恭喜你,你已經是個男子漢了。”同時,再給他講一些有關的知識,那麼林揚的心態就一定不是罪惡感、挫折感,而可能會是驕傲感和成就感,更不會產生一係列的煩惱、困惑和焦慮了。其實,不僅僅是青春期孩子需要性教育,性教育應該開始於兒童和少年時期,媽媽應積極參與性教育,使孩子從小就得到正確的性教育。

心理學家認為,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對孩子進行不同內容的性教育。5歲前的孩子,性教育主要是解決性別認同問題。6~10歲的孩子,這期間父母要對孩子進行較係統的性知識教育。此時,可借助自然現象、童話、寓言故事,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性教育內容穿插其中。11~15歲的孩子,這期間父母應主動關心詢問孩子的性困惑。